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甘立强 三甲
甘立强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和医学美容科

知道这5点大概就明白红胎记是什么?该如何治疗?

728人已读

鲜红斑痣又称为“葡萄酒样痣”,俗称“红胎记”。是临床中常见的血管畸形之一,是一种发生在真皮浅层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的扩张畸形,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黏膜。

初期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表面平滑。部分严重的病变可伴有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增生,导致局部增大变形。

鲜红斑痣的发病率约为0.3%~0.5%,也就是说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3-5个鲜红斑痣的患儿。鲜红斑痣(除鲑鱼斑外)一般不会自行消退,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出现进行性扩张,导致病灶颜色加深、变暗、增厚、结节生成。

研究发现65%的患者在40岁左右出现肥厚和结节。所以对于鲜红斑痣临床建议尽早干预。

01.

鲜红斑痣分型

目前临床上常将鲜红斑痣分为:

粉红型:病变区平坦,呈浅粉红,压之完全褪色;

红型:病变区平坦无隆起,同正常皮肤,呈鲜红至深红,压之完全褪色;

紫红型:病变区平坦,呈浅紫红至深紫红,压之褪色或不完全褪色;

增厚型:病变增厚 或有结节增生,压之不完全褪色或不褪色。

02.

诊断及鉴别诊断

单纯鲜红斑痣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是对于皮损不典型、无法确诊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鲜红斑痣皮损部位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真皮浅中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血管壁仍为单层内皮细胞构成,表皮层及其周围组织正常。

对于6个月以内(尤其小于3个月)的患儿要注意区别血管瘤与鲜红斑痣。

血管瘤vs鲜红斑痣皮肤表现

早期两者都可表现为红斑,但婴儿血管瘤有明确的增生过程,表现为可逐渐隆起且呈鲜红颗粒状,而鲜红斑痣在幼儿期均呈平坦的红斑,病灶随孩子生长发育面积等比例扩大。

03.

特殊部位鲜红斑痣的鉴别诊断

单纯鲜红斑痣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对于特殊部位大面积鲜红斑痣需要辅助检查。

1、 发生在面部沿三叉神经分布的红斑, 需排除伴有 Sturge-Weber 综合征 (Sturge-Weber syndrome)。

SW综合征临床表现示意图

该综合征因病变侵及软脑膜,有8%的患儿在婴儿 期即出现惊厥,因可导致智力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需神经内科联合诊治。此外,70%的该综合征患儿可出现脉络膜受累,其中 30%出现青光眼,早期眼科联合治疗可避免失明。

2、发生在肢体的葡萄酒色斑还需与 KT 综合征(Klippel-Trénaunay syndrome,KTS)鉴别。KTS 有三个临床特点:患肢大面积红斑、先天性静脉(淋巴管)畸形,以及骨和软组织增生肥大。

KT综合征临床表现示意图

3、 另外,鲜红斑痣还需要与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 (CMAVM)鉴别,后者为家族遗传性,可伴有全身多发的红斑,同时伴有深部动静脉畸形病灶。

04.

鲜红斑痣就医流程

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头颈部或身体其它任何部位出现淡红、暗红斑片,尤其是头面部皮损,影响容貌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面诊时医生会检查患者鲜红斑痣皮损情况,询问出现时间、皮损颜色、面积大小,家族史等。面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建议是否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已明确诊断及是否有相关合并症。面诊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甘立强
甘立强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和医学美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