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陈维文 人已读
中医认为瘢痕疙瘩的主要病因为饮食失节、情志所伤,或素体湿毒或湿热内蕴,复受金刀、火毒所伤余毒未净,外邪侵入肌肤,居而不出,而致湿浊不散、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日久而成,其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络阻”。遵照《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软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的原则,临床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中心,辅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和理气止痛等方法。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为热毒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个证型。
(1)热毒瘀阻证
临床表现:瘢痕皮色鲜红或紫红,质硬,皮损单发或多发,皮损表面可见白色或黑色粉刺、受压后可见脂栓排出,可见毛囊炎或脓疱,瘙痒或疼痛明显。伴有口苦,大便干或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方药:解毒清热汤加减(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紫草、蒲公英、川芎、丹皮等)
中成药:活血消炎丸、积雪苷片等
(2)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瘢痕色黯红,局部刺痛、拒按,痛重于痒。伴有健忘、胁痛、胁胀,女性可伴有痛经,舌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活血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刘寄奴、香附、鸡血藤等。)
中成药:大黄?虫丸、内消连翘丸、五灵脂丸等
(3)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瘢痕日久,皮色淡,表面光滑,痒痛轻微。伴有气短,乏力,神疲,自汗,面色少华,头晕心悸,舌淡,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软皮丸加减(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当归、桃仁、木香等。)
加减:病久者,可加水蛭、虻虫等
中成药:内消连翘丸、十全大补丸等
中药内服是从根本上纠正患者发病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瘢痕体质”,理论上所有类型的瘢痕疙瘩都适合应用中药内服治疗,是“治根”的办法,但内治法的疗程比较长,需要长期服药,特别适用于瘢痕面积广泛,或者瘢痕进展迅速的患者,对于局限性发病且皮损没有进一步新发危险的患者,并不推荐一定要内服治疗。
另外特别提示:如果打算中药内服治疗瘢痕疙瘩,一定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内服,切不可以自行服药治疗。
本文是陈维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