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江伟 三甲
江伟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三医院 脊柱外科

文献查阅丨脊髓纵裂畸形

394人已读

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是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一种,主要由于脊柱椎体中间各种原因出现异常的骨性或纤维性间隔,导致脊髓在矢状面被间隔节段性分开。

被分开的每半条脊髓都具有中央管、前角和后角等部分,并且每个部分都存在相应的功能。

脊髓纵裂的损害主要是脊髓因骨性或纤维性间隔,被分隔、牵拉,产生脊髓栓系,随着病程发展,神经损害症状愈来愈重。

历史

1837年,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脊髓纵裂。

1992年,Pang等建议用脊髓纵裂畸形描述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脊髓的范畴。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用此命名。

发病机制

1.png

原肠胚形成的第二周。

2.png

内外胚层发生粘连,导致了脊索的开裂,开裂的脊索诱导上方的神经板的裂开。

3.png

周围的间充质浓集后形成了两个神经管及两个脊索 ,形成了脊髓纵裂畸形。

流行病学

脊髓纵裂畸形的发生率约占先天性脊柱畸形的4% ~9%。本病较少见,多发现于儿童期,约80%在5岁以前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且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5:1。

脊髓纵裂畸形多发生于下胸段和腰段。多数病例至少合并一个引起脊髓栓系的相关疾患(如终丝增粗、脊髓或脊膜膨出、脊髓低位、皮毛窦、硬膜下蛛网膜囊肿、终丝脂肪瘤)。

分型

目前较为统一的是Pang分型,其对手术方案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所以被广泛地应用。

分为3个类型。

Ⅰ型:两个半侧脊髓,均有自己独立的硬膜,中间被骨性或软骨间隔所分隔。

4.png

Ⅱ型:两个半侧脊髓,拥有1个共同的硬膜,但被纤维性中隔所分开。

5_副本.png

Ⅲ型(复合型):脊髓纵裂畸形有两处以上,同一个患者合并不同类型的脊髓纵裂,可为两个Ⅰ型或Ⅱ型,也可既有Ⅰ型也有Ⅱ型。

诊断

临床表现

脊髓纵裂在儿童和成年患者中的神经损伤表现不同,儿童多为行走不稳、摇摆和双下肢无力以及脊柱侧弯、腰背部有皮肤特征性的改变(背部长毛,色素沉着、浅凹、皮毛窦、毛细血管瘤或皮下脂肪瘤等),儿童患者症状多较重; 而成年人则表现为疼痛、患肢长期无力等。

微信截图_20220302142652.png

色素沉着

微信截图_20220302094043.png

多毛症

影像学

可以通过CT确定脊髓纵裂病变部位,再行脊髓MRI检查,针对病变部位进行轴位连续扫描。MRI和三维CT的结合可以为确定手术干预、手术方案选择及治疗效果判断提供准确依据。

治疗

手术治疗是当前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不能使已发生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仅能阻止原来的神经功能缺失加重,防止产生新的症状。

Ⅰ型脊髓纵裂因其骨性间隔卡压脊髓,易致脊髓损伤,因此都主张早期手术。手术需切除骨性间隔直至其基部,分离与脊髓或马尾的粘连,缝合后部硬脊膜,使两个分裂的半脊髓位于一个硬膜囊内。

6.png

去除骨性间隔后可以看到硬膜被分成两个

8.png

硬膜切开的图示(黄线)。

9.png

硬膜打开后可以看到两半条脊髓

10.png

重建成单个硬膜

Ⅱ型脊髓纵裂畸形,因症状轻微,故多主张保守治疗,但若合并有脊髓拴系症状或病情有恶化趋势者,则应积极手术探查,切除纵隔,同时处理全部可导致脊髓栓系的因素(如增粗的终丝、潜毛窦、脂肪瘤等),使脊髓充分松解。

预后

脊髓纵裂畸形早期手术效果良好,且症状轻治疗早者效果更好;反之,效果较差。疼痛症状缓解最为理想;其余症状如下肢无力、二便异常、脊柱侧弯、下肢畸形等,术后也多可达到稳定或部分缓解。

但要清楚,手术效果在于解除脊髓拴系后,阻止或缓解了其对脊髓神经的进一步损害,可延缓其加重趋势。

参考文献

[1] Babu R , Reynolds R , Moreno J R , et al. Concurrent split cord malformation and teratoma: Dysembryology,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eurosurgical Society of Australasia, 2014, 21(2):212-216.

[2] Hood R W , Riseborough E J , Nehme A M , et al. Diastematomyelia and structural spinal deformities.[J].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 1980, 62(4):520-528.

[3]Pierre-Aurelien, Beuriat, Federico, et al. Management of split cord malformation in children: the Lyon experience[J]. Childs Nervous System Chn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urosurgery, 2018

江伟
江伟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三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