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建东 三甲
张建东 主治医师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科普知识

1994人已读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一: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对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呢?

为什么将12月1日定为艾滋病日?

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此后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二: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肿瘤等而死亡。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并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三:

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四:

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五:

艾滋病有什么表现?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分为三个时期:

(1) 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6周出现。表现

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持续约两周自行消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此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2)无症状感染期: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艾滋病的潜伏期。潜伏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又称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时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艾滋病期: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持续慢性腹泻;三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盗汗,初为夜间出现,继而发展到白天也存在;极度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复头痛、反应迟钝乃至痴呆;出现肺炎、结核、肠炎等,甚至肿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六:

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如:

(1)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七:

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以上医院和卫生防疫站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

可以求助于最近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门诊)。卫生部门指定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所提供的咨询和检测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通常设在当地疾控中心、医院、妇幼保建院。部分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可以进行艾滋病检测,还有一些社会组织也能够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快速检测及咨询服务。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八:

什么时间去做检测?

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虽然HIV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可以出现,但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有了高危行为就去检测可判断是否有既往感染。“窗口期“尽管可能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这段时间过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九:

哪些人群是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

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大致可分为3类:

(1)、有高危性行为史者。其中包括男性商业性行为、女性商业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性伴侣、异性多性伴者、男同性恋者、性病患者。

(2)、有不安全血液及制品接触史者。有过有偿供血(浆)史者,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怀疑接受过不安全的输血及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者,生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器械拔牙、美容、纹身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的人员。

(3)、职业暴露者。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手术器械刺破皮肤、黏膜的医生、护士等,接触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血液样本的实验室人员,公安、司法部门监管人接触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宣传科普知识十:

艾滋病如何预防?

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疫苗研究尚未成功,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变高危行为。

(1)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2)确保安全的血液供应,防止经血液制品传播HIV。

(3)禁止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针头。

(4)HIV感染的女性应避免妊娠,所生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5)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避孕套,避免肛交。

(6)防止医源性感染,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制度。


张建东
张建东 主治医师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