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唐氏综合征你应该了解什么?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或Down综合征,为提高公众对唐氏综合征的认识,2011年11月份,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12年起,设定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唐氏综合征日”,今年3月21日是第11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
DS是由于21染色体异常增加而引起的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据全球统计,每年约有20万余新增病例,在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随着妇女工作压力以及妊娠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还在进一步上升。但其患病率与人种、生活水准等没有直接联系,任何一对夫妇都有可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可能。
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将唐氏综合征患儿分为三型:标准型、易位型、嵌合体型。
唐氏综合征临床表型:
(1)患儿具明显的特殊面容,如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眦赘皮,外耳小,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头前、后径短,枕部平呈扁头。颈短、皮肤宽松。骨龄常落后于年龄,出牙延迟且常错位。头发细软而较少。前囟闭合晚,顶枕中线可有第三囟门。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中节骨发育不良使小指向内弯曲,指骨短,手掌三叉点向远端移位,常见通贯掌纹、草鞋足,拇趾球部约半数患儿呈弓形皮纹。
(2)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其智能低下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智商25~50,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都延迟。
(3)男性唐氏婴儿长大至青春期,也不会有生育能力。而女性唐氏婴儿长大后有月经,并且有可能生育。
(4)患儿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出现老年痴呆症状。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DS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避免唐氏儿的出生是该病最佳的预防策略。那么如何预防唐氏儿的出生呢?
一、唐式筛查(即产前血清学筛查)
即抽取孕妇血液,检测血清中的有关蛋白质、激素等物质的含量,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计算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根据采血时孕周分为早期唐筛(9~13 +6周)和中期唐筛(15~20 +6周)。
优势:普及率高,没有创伤性,只需要抽取静脉血就可以检查,价格低,报告周期短。
二、无创DNA产前检测
即提取母亲血液中胎儿的游离DNA,作检测分析,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
优势:比唐筛更准确,比羊穿更安全。操作性强,只需抽取10ml孕妇外周血,准确率高达99%。检测时机较早,孕周为7~30周均可进行检测。
三、羊膜腔穿刺术
即在超声定位或引导下,医生用穿刺针穿过腹壁、子宫肌层及羊膜进入羊膜腔,抽取羊水的技术。通过抽取约20ml羊水,得到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细胞,进而利用这些细胞诊断胎儿是否患有DS。
优势:羊水穿刺是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检测出胎儿所有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及大片段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那么如果我们生育了唐氏儿,家长一定要及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日常护理
情绪管理:家长应注意培养患儿良好的情绪,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生活管理:规律作息,进行适当活动,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家长应对小儿唐氏综合征患儿耐心教育、训练基本生活技能,尽可能让患儿能够生活自理,适应社会。小儿唐氏综合征患儿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感冒。
二、饮食护理
(1)小儿唐氏综合征患儿应做到营养均衡,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补充,改善其发育的进度,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注意补充维生素、叶酸、微量元素等。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食物有动物内脏、鸡蛋、牛奶等。含维生素B较丰富的食物有谷物、新鲜的蔬菜、肉类,含维生素C较丰富的食物有柠檬、柚子、橘子。含维生素E较丰富的食物有坚果类,比如腰果、核桃、瓜子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有菠菜、燕麦、蛋黄、西兰花等。
(3)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生冷饮食,以免引起患儿呛咳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四、病情监测
定期复诊,监测生长发育,注意患儿有无感染及其他表现。
五、就医
患儿出现小儿唐氏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可就诊于儿科。
六、康复训练:
(1)第一阶段:
听力训练 :从出生起抓紧其清醒的时间,通过物体、语言、音乐、抚摸来强化感官刺激,促进脑神经的发育。
视力训练:选取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东西,一边在患儿眼前慢慢移动,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一边给患儿讲解这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语言训练:不断给孩子说话,无论做什么,都给患儿讲解。同时反复教患儿发:a o e 这些单音。
音乐训练:经常给孩子唱歌,放轻柔的音乐。音乐能充分激活大脑细胞,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大有好处。
抚摸训练:帮孩子做操、按摩,并且一边做出示范一边教她笑,学会笑对智残儿童很重要,是大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2)第二阶段:
认知与动作训练:等到患儿的头基本竖起来,在家中贴上颜色鲜艳的挂图,家中的陈设、外界的景物,所有能见到的东西反复指着教患儿认,并给患儿解释这些东西的作用。等到患儿1岁半左右,虽不会说话,但问她什么东西在哪,基本都能指对。
第三阶段:
学习与品德的培养:培养患儿对数字的兴趣。
近年来研究表明:人出生时大脑表面的脑沟回尚未形成,是在出生后的头3年中才慢慢形成并加深。所以早期教育对帮助智残儿童修复脑神经、提高智力作用非常大。
对智残儿童的教育就是一切都得教,一切都得耐心地教。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为此,父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同时必须具备爱心、耐心和信心。
让我们医患携手,同向而行,早日实现世界无“唐”!
本文是孔祥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