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后神经痛患者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的自我疼痛康复
创伤后神经肌肉痛的疼痛康复目标除了重建功能之外,另一个就是减轻疼痛,后者更是实现自身重建功能的基石。若能够找到患者能够接受且不会引起较多的不适感的疼痛康复治疗方案,医生和患者都乐于接受,医院内的大型医疗设备可能是创伤后神经痛患者较好的选择。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影响到需要就医患者的疼痛康复。如果我们不能外出或是无处就医,创伤后神经痛患者怎样才能实现居家的自我疼痛康复和救赎呢?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突然中断的医疗机构的服务可能是让患者着手掌握自我疼痛康复的好时机。针对创伤后神经痛患者最简单的操作就是脱敏疗法:①感觉脱敏:创伤后后神经痛患者常常有肢体的感觉过敏(轻度疼痛刺激感觉被放大)、感觉超敏(触摸感觉被当作疼痛刺激)、感觉减退(任何形式的刺激在感觉上被减弱)和异常疼痛感觉(针刺样、电击样、蚁走样、烧灼样或冰冷感等),甚至各种感觉会交替出现,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简易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这类异常感觉,医学上成为“触觉脱敏”。神经痛患者可以先找一根棉签来轻轻的触碰肢体的疼痛区域,操作一段时间患者对棉签有一定的适应之后、可选择用一些布料来触碰疼痛部位,力度都是逐步由轻渐重、慢慢适应,最后可使用牛皮纸一类的稍硬物质去触碰患肢。按上所述,每天反复的在肢体感觉敏感区域进行几轮的脱敏治疗,动作切记要轻柔。脱敏治疗期间患者尽量用肢体去感知这些脱敏材料的触碰,也可以用记录的方式来描述每天脱敏感觉的变化,利于明确恢复的程度。②温度循环脱敏:创伤后神经痛患者常常有肢体温度不对称(患侧温度高于或低于健侧1.5℃以上)、肢体皮肤颜色不对称(患侧皮肤颜色变红或变青紫色)和患侧肢体水肿。针对此类症状我们可以使用“冷热水交替法”浸润患侧肢体。首先准备2盆水,一盆温度40~42℃的热水,另一盆温度20~25℃左右的凉水。先把患肢放入冷水盆中1~2分钟,随后放入热水盆5~6分钟,这样来回交替进行,每天多做几次,对于改善创伤后肢体的温度循环有很大的好处。③体位措置:大多数创伤后神经痛患者存在深部、弥漫性肢体疼痛,这与患肢的微循环障碍有关。这些患者往往伴有水肿,且可以通过患肢体位措施来改善,患者居家休息时可将患肢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维持一段时间,对于改善局部微循环有较大的益处。在微循环改善之后,疼痛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④主动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创伤后神经痛部分患者会有肌力下降、肌肉震颤、肌肉萎缩和肌张力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在居家条件下只能因地制宜的做一些简单运动,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温和的肌束牵拉作用,能松解粘连结缔组织,改善局部肌张力障碍,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这种训练方式比较适合轻症的创伤后神经痛患者,他们不需要专业治疗师。上肢可围绕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进行活动度训练,下肢可围绕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活动度训练。
乌云遮不住太阳,疾病也终将散去,唯自身疼痛康复锻炼不会被辜负。希望广大创伤后神经痛患者能够熟练掌握以上居家疼痛康复小技巧,在疫情肆意的环境下及社会医疗停摆期间照顾好自身创伤后神经痛的恢复!

本文是徐永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