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息肉能否发展为肠癌?肠息肉如何治疗?
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大肠息肉逐渐演变而成的,因此,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疾病,最佳治疗方法就是发现肠息肉后及时内镜下切除。
肠息肉按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瘤样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息肉,错构瘤型息肉等等类型。
炎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及肠结核等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较小,一般不容易恶变。
增生性息肉基本不发生恶变。部分可以自行消失。
腺瘤样息肉分为三种:
(1)管状腺瘤: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80%有蒂,其癌变率在1%~5%左右。分为4级,1级和低级别最轻,高级别接近恶变,并且腺瘤越大,越容易癌变。
(2)绒毛状腺瘤:
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癌变率高可近50%。
(3)混合型腺瘤:
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特殊类型——家族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结肠息肉,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息肉数几十个,上百个左右到数千个不等,癌变率高,预后差,常需要行全结肠切除进行治疗。
肠息肉的治疗方案
肠息肉最好内镜下切除,除非很小的息肉,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极少的炎性息肉可以自行消失。绝大数息肉随着时间会变大,癌变的风险增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发现肠息肉后及时内镜下切除。
在息肉切除术后一般一年内再复查一次肠镜
如果活检可疑癌变时,最好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如果超声镜评估浸润较深,可采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达到根治。

大数息肉都是可以在内镜下切除
本文是朱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