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功能训练方法
儿童口呼吸分为阻塞性张口呼吸和习惯性张口呼吸。
阻塞性张口呼吸是指因为口咽以上呼吸道阻塞,迫使患者张口改变呼吸模式。
习惯性张口呼吸是指上呼吸道通畅,但患者依然习惯张口呼吸,通常多见于之前有上气道阻塞的患儿,如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患儿,虽然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萎缩,但长期的张口呼吸改变了颞下颌关节结构和关节周肌群,张口呼吸已经形成常态或习惯。
在治疗前期或早期阶段,建立口唇闭合的鼻呼吸功能,回复舌肌与口周肌、咀嚼肌、颈部肌的功能平衡是治疗后维持长期咬合稳定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肌功能训练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建立正常的口外肌动力平衡,扩大固有口腔,改善不良习惯,建立口唇闭合下的正常鼻呼吸功能。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功能训练方法。有助于改善张口呼吸,配合矫正器效果更佳。肌功能训练不是速成的事,请长期坚持。
一、舌肌训练
(一)N点训练:上切牙后约5mm处,也是英语字母“N”结束时舌尖的位置,找准位置,将舌尖顶住该位置,保持小张口,唇肌无运动,保持10秒,做5次为一组,每天3组。目的:帮助患者认识正确的舌位,要告知患者平时休息位时舌尖应始终处于这个位置,帮助患者纠正低舌位的习惯。
(二)口香糖咀嚼训练
使用口香糖进行舌体上抬和用力咀嚼训练(少量口香糖为宜)
①将口香糖嚼软后形成球状放置在舌体前部
②舌尖上抬将口香糖贴附在硬腭部
③舌体紧贴硬腭部的口香糖将其面积扩大
④舌体压住口香糖同时做吞咽运动(吞咽后口香糖的面积呈扩大状态)
(用力咀嚼训练是在上述①~④步骤后⑤用力咀嚼口香糖)
应在咬合面咀嚼,防止口香糖过多地粘接到托槽。每天半小时。
目的:能协调上下牙弓的形态,改善开牙合、口呼吸和控制磨牙区咬合高度。也有助于塑造更好的下巴颜形态。


(三)吸腭弹舌训练:舌吸到上腭,舌体封闭硬腭后,迅速离开上腭发出弹响,像模仿马蹄“哒哒”音。每天100下,可以逐渐增加。目的:练习舌前部和中部的肌肉,帮助舌上抬,诱导形成舌腭封闭。

二、唇肌训练
闭唇鼓腮法:保持双唇紧闭,用力鼓起腮部,直至酸痛,如此反复,平时即可练习。目的:能起到加强口周肌力量,纠正上唇过短或外翻等问题,也可辅助内收前牙。
闭唇训练:嘴唇紧闭,将嘴唇向内、向下卷即可,如此反复,平时即可练习。作用同上。


三、下颌后退的训练
先紧咬牙齿,后牙均匀接触,下牙缓慢向前伸,至门牙相对(切对切),停留数秒后,继续前伸下颌,使下前牙位于上前牙的前方,保持该姿势停留数秒直至肌肉疲劳。每日反复二十至三十次。目的:有助于增强翼外肌肌力,解决下颌后退等问题。
四、日常咀嚼训练
良好的日常咀嚼习惯其实是形成正常口颌功能、形态的必要条件。越精细的食物对儿童或青少年面部发育越不利,这也是导致牙齿不齐等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矫正期间更推荐多咀嚼的食物,如牛肉,水果、蔬菜、口香糖等,切成小片食用,勿使托槽脱落即可;多咀嚼对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要只吃软食,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原有的饮食结构。
五、姿势训练:平卧鼓腹:腹部放置小盒子,平静呼吸,盒子有起伏,20分钟。目的:锻炼腹式呼吸。 背手直立:双手背后握肘,自然直立,可抑制胸式呼吸,20分钟。
各位家长,有腺样体面容的儿童尽量完成口香糖咀嚼训练、吸腭弹舌训练、闭唇鼓腮法以及下颌后退的训练。坚持每天半小时。使用口贴只是被动治疗,取下后孩子仍旧会张口呼吸,只有主动的肌功能训练和口腔矫正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口呼吸。低年龄无法进行主动肌功能训练的儿童可以使用环形口贴、口腔前庭盾、吞咽训练器、咀嚼棒来进行肌功能训练。

本文是成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