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肠炎的病因有哪些?如何诊断和治疗?
一、什么是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是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小肠炎和大肠炎,常常由微生物感染、过敏、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等原因导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病程多在4周以上。
二、病因
导致慢性肠炎的病因比较多, 比如感染性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因素等都可以引起慢性肠炎,另外饮食、环境、放射性物质等非特异性因素也可以引起慢性肠炎。
1、感染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真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寄生虫性肠炎(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艾滋病合并肠道感染等。
2、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常见于老年人和儿童,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免疫缺陷的人群,如果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因为抵抗力比较差,容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3、免疫因素相关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未定型结肠炎、白塞氏病等。
4、其他原因的肠炎:缺血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显微镜下结肠炎、放射性肠炎、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等。
三、诱因
长期的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的紧张和焦虑、营养不良等都是导致慢性肠炎的诱因。
四、临床表现
1、慢性肠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大便次数每天超过3次,粪质稀薄,重者可有粘液便、水样便或者脓血便。
2、除了腹泻,还可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3、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
4、直肠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表现为有肛门下坠感(有便意但拉不出),大便不爽(总感觉拉不干净)。
5、重者可伴有全身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发热、怕冷、面色苍白、体重下降等。
五、检查
1、常规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离子、CRP、免疫指标、肿瘤系列、甲功等。
2、便常规、潜血、球杆比例、粪钙卫蛋白、难辨梭菌毒素、细菌培养等。
3、结核相关检查:肺CT、TSPOT、PPD、结核抗体等。
4、肠镜、胃镜、全腹增强CT等,如CT提示小肠有异常,需要进一步查胶囊内镜或者小肠镜。
六、诊断
只要有腹泻症状(每日排便超过3次、排粪量超过200克/天,粪质稀薄,含水量>85%,病史超过4周,伴有腹痛、腹胀症状就可以初步诊断为慢性肠炎。但是只有慢性肠炎这一诊断是不够的,对于慢性肠炎的治疗来说,病因诊断更为重要。
七、治疗
因为慢性肠炎的病因比较多,我们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1、一般治疗
(1)饮食尽量清淡易消化,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熏制、腌制、油炸食物,多吃新鲜食品,避免吃过于粗糙、生冷、辛辣食物,避免吸烟、饮酒,为营养补充可用适量服用蛋白粉。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注意腹部保暖。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增强体质,增加机体抵抗力。
(3)因呕吐、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时,轻者可口服补液盐,重者需要住院输液治疗,有酸中毒者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予以纠正。
2、药物治疗
(1)益生菌和促进粘膜修复的中药(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适用于各种病因的肠炎。
(2)感染性肠炎:抗炎、抗结核、抗病毒、抗真菌、驱虫治疗。
(3)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可选择服用益生菌、甲硝唑、万古霉素等。
(4)白塞氏病:可选择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5)炎症性肠病:美沙拉秦、激素、生物制剂等 。
(6)其他原因肠炎:缺血性肠炎需要禁食水、抗炎、补液、补充循环血容量;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需要用激素治疗;放射性肠炎比较难治,对症治疗效果不好的可以考虑粪菌移植。
(7)手术治疗:慢性肠炎出现肠穿孔、肠梗阻、肠出血、癌变等并发症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本文是黄玉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