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化疗时间推迟要紧吗?
对肿瘤患者来说,因为治疗周期长,时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因素导致治疗推迟,比如,白细胞一直低,没有恢复;出现感染;医院资源紧张没有床位;甚至包括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那么,如果在疫情期间,因为医疗资源紧张,小区被封控或管控及核酸检测等问题,导致化疗时间可能被推迟怎么办?这是很多肿瘤患者都关心的问题,那么今天就来科普一下化疗相关的一些小知识,来帮助大家解答这个疑惑。

一、化疗是需要多周期的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目的,化疗可以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这几类,而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的周期数和间隔时间也都有所不同,有的方案是2周一次,有的是3周或4周一次,因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遵循“一级动力学”杀灭的规律,即一定剂量的药物杀灭一定比率的肿瘤细胞,因此需要多周期的化疗才能达到尽可能多的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二、化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
因为化疗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杀伤作用,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后的7-14天左右,化疗药物会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贫血等。而骨髓抑制,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感染,出血,因贫血而导致脏器功能缺血缺氧等严重问题,故化疗结束后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一般每周2次左右,如果出现血细胞下降,需要使用药物升血细胞治疗,在下一周期治疗之前,应该确保血细胞水平在合适的范围。
三、化疗间歇期的自我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在第一次化疗结束到第二次化疗开始的时间,我们叫化疗间歇期,在这段时间内,患者的各个脏器可能会出现化疗后引起的一些不适,叫不良反应,化疗间歇期是化疗不良反应的恢复期,在这期间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需要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血生化,在骨髓抑制期间,需要避免人流聚集,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和出血,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加强营养和适度的锻炼,让身体能够慢慢恢复,接受下一疗程的治疗。
四、化疗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
在下一周期治疗前,患者通常需要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各项准备,比如需要排除化疗的禁忌症,一般需要3天内的血常规和血生化及心电图结果,没有化疗的禁忌才能用药,现在疫情期间,还需要做好医院所要求时限的核酸报告和双码登记,如果是属于封控和管控区域内的居民,到了化疗时间需要到医院治疗,最好提前跟主诊医生以及街道居委联系,做好相关的特殊就医通道的预约安排和必要的防范措施。
如果各方面情况顺利,能够按时化疗是最好的,但如果疫情期间,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不得不推迟化疗的时间,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如果推迟时间在1-2周内,一般不会影响疗效,因为化疗药物在给药结束后,依然在体内持续一段时间,持续的时间和药物的半衰期相关。尤其对于一些发展比较慢的肿瘤,化疗时间的短暂推迟可能对治疗影响不大,但对于一些发展迅速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比如小细胞肺癌,Burkitt淋巴瘤等,应尽可能的保证按时治疗。患者和家属也可以跟主诊医生交流治疗的具体情况,比如万一长时间不能按时化疗,是否可以调整化疗的次数和间隔时间,是否有可以替代的口服治疗方案,是否可安排就近治疗等。

患者出院后休息在家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 留意出院小结。出院小结会提醒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注明下次化疗的日期等关键信息。
- 按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就诊。化疗间歇期的复查,最重要的是血常规、生化检查。血液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及时跟医生沟通并及时处理。
- 如果出现身体状况的异常,如发热、腹泻、呕吐等,需要及时到门急诊治疗,也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可以帮助到您的医护人员,避免延误病情。
- 化疗间歇期,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往往在一个低谷。注意避免劳累、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熬夜及情绪低落,以放松休息为主,辅以适量运动。
本文是丁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