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昌明 三甲
王昌明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介入血管外科

髂静脉压迫综合症(Cockett’s syndrome)的门诊手术治疗

1279人已读

髂静脉压迫综合症,国外称为Cockett’s syndrome 或May-Thurner syndrome,是比较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尤其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因为左右两侧解剖结构上的差异,左侧髂总静脉前方受压于右髂总动脉,而左髂总静脉背侧为骨性结构。因此,左髂总静脉受压时,退无可退,易因长期外力影响,造成持续进展的局部狭窄,甚至永久性闭塞。

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后,将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致下肢肿胀等不适;静脉血流受阻严重时,若有血栓易患因素,如卧床等情况,下肢运动减少的情况,就会形成静脉血栓,加重下肢肿胀症状,甚至发生下肢缺血等危重情况;血栓急性期过后,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情况会继续进展,加重,造成下肢静脉进行性加重的高压,持久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髂静脉压迫综合症,无论在血栓急性期(可与静脉血栓同期治疗),还是在血栓后综合症时,都应该积极治疗,缓解下肢静脉高压,提高生活质量。

髂静脉压迫综合症,影像学检查时,通常表现为髂静脉长段狭窄或闭塞。如图1。介入治疗(影像引导下腔内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借助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工具,恢复髂静脉的通畅,是手术治疗的目的。

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施行介入手术时,有一个“困难”,一个“不便”。这个“困难”,即狭窄或闭塞静脉再通时的困难,甚至有失败的可能;这个“不便”,即手术治疗对生活节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住院时间需要3-5天。病人在手术治疗后,因为在腹股沟有静脉穿刺口,为防止出血,需要卧床6-12小时,甚至更多时间;长时间卧床,是一个非常考验意志力的过程。

如何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尽最大可能解决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的上述两个问题?在基本的治疗原则下,我们综合应用影像引导技术,在手术入路方面进行改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治疗的不便。病人术后即刻下地自由行走,并安全离开医院。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将这一住院手术,转化为门诊手术,并提高了安全性。

我们对该手术的改良措施如下,

1 综合影像引导:超导引导及DSA (C臂机) 双引导;

2 手术入路改良: 将经典的腹股沟区股静脉入路,改为患侧大隐静脉入路(超声引导下操作);这是最主要的改良,既降低了再开通闭塞或重度狭窄髂静脉的难度,又简化了术后穿刺口的止血操作,止血更可靠、容易;不必再为止血而限制患者活动。术后即刻就能自由行走。

上述改良,见图2。

髂静脉闭塞的管腔,借导丝、导管,探查通过后,以球囊扩张,恢复静脉口径(图3),最后,以支架维持开通的静脉管腔,通畅静脉血流。治疗成功后,明显能看到局部侧支静脉消失。静脉血流重走回“正道”,就如开车,从乡野小路,回到了高速公路。如图4。

如此,下肢静脉高压即刻缓解,患者下肢肿胀,水肿等症状,将得到极大改善。当然,术后,还需要口服抗凝药物,以维持支架的通畅。

图1 左髂静脉全程闭塞,大量侧支静脉显影。

DSC07379.JPG

图2a 综合应用超声及DSA设备引导。

图2b 超声引导,借大隐静脉,建立工作入路。

图2c 大隐入路,置入韒管。

图3a 探寻回正常髂静脉路径,置好工作导丝。

图3b 球囊扩张,恢复静脉管腔。

图4a 置入支架,维持静脉管腔。

图4b 复通“高速路”,侧支静脉“乡间小路”不再显影。

图5 超简单安全的伤口处理。患者即刻下床自由活动,并可离院。


王昌明
王昌明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介入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