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怎样才能不“痛疯”
“啊!多么痛的领悟,
你曾是我的全部,
只是我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
都走的好孤独
啊!多么痛的领悟……“
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您是否常常捧着红肿热痛的脚或膝盖,哼着辛晓琪的《领悟》,在凄冷的夜里等天明,后悔自己昨晚不应该美酒配海鲜,只享着眼前的快活,图一时之乐……
只有痛风急性发作过的人才会明白,那是一种“会呼吸的痛“的体验,一定能排满清十大酷刑之一,让人”痛疯“的痛。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噩梦,你想知道的全在这:
(一) 痛风不仅仅是“痛疯“
1.关节变形、致残
关节疼痛是痛风最常见的表现,如果仅有一两次发作,
只会造成一些短期的疼痛,但如果不积极治疗,关节痛会反复发作,而且长期炎症反应会破坏关节结构,逐步出现关节变形,甚至导致关节功能丧失、致残。
2.痛风性肾病
肾脏是第二受害者,因为尿酸大部分需要通过肾脏排泄,过多的尿酸盐会在肾脏沉积形成尿酸结晶,直接损伤肾脏,加剧肾脏负担,使尿肌酐上升,肾功能逐渐下降,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尿毒症,需终生透析治疗。
3.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是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会大大降低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影响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导致血糖上升。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
4.肥胖和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合并高脂血症、肥胖的比例在女性和男性中分别高达68%和71%;肥胖者血尿酸水平增加,且因肥胖类型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态;很多患者在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后,体重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样,降血脂治疗也可协助降尿酸治疗。
5.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和高尿酸存在一定因果关系。高血压导致肾功能下降,进而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是尿酸增高的原因之一。而尿酸结晶沉积于血管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脂质沉积、血栓形成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密切相关,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血尿酸高于450umol/l人群的死亡率是血尿酸低于300umol/l人群的5倍。
6、神经系统疾病
因为长期高尿酸血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也同时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相对尿酸正常人群,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7%,脑卒中死亡的风险增加26%。
另外,高尿酸症是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的一项独立的预测指标,血尿酸过高与心衰死亡率显著相关,而且尿酸值越高,心衰患者死亡率增加得越明显。缺血性心肌病死亡的患者,其血尿酸水平最高;血管病变越明显,尿酸的血浓度增高就越显著。也就是说,应把尿酸高当成血压血糖高、血脂异常一样加以重视。
(二) 预防痛风,不仅仅是忌口
糖尿病需控制饮食老百姓都知道,痛风不能喝酒吃海鲜也都耳熟能详,但有些小细节也必须注意,如:市面上苏打水里大多含果糖,干扰尿酸代谢,就算没有糖尿病的痛风患者也不建议喝;
急性期关节要制动,不用急着锻炼……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
1
限酒;
2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3
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4
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5
大量饮水(每日2000 ml以上);
6
控制体重;
7
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8
规律饮食和作息;
9
规律运动;
10
禁烟。
(三) 治疗痛风,不仅仅是止痛
痛风不仅仅止痛这么简单,不但急性期需治疗,缓解期更需达标治疗。另外,配合药物的物理康复治疗同样重要。
1.急性关节炎发作期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冷敷;要及时抗炎止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严重的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激素不要滥用。
急性期不加用降尿酸药物(如果原来一直服降尿酸药也不需要停),等急性期炎症控制后再使用降尿酸药物。
2.痛风发作的间歇期
寻找病因,控制饮食,降低尿酸,预防发作;同时在医生指导服降尿酸药物;目前全球范围内降尿酸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另一类是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
在这里,我们不建议大家自行选择药物服用,因为每个病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药物都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且用药需严密监测不良反应,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痛风的治疗强调“达标控制”,所谓达标控制是指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例如:单纯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要降到360微摩尔/升,如果有大量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的控制要更为严格,要控制在300微摩尔/升。许多人在血尿酸降至正常就马上停药,也是痛风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本文是石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