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访中肺结节变化多大属于测量误差范围之内?
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往往需要定期复查随访,多次CT检查后要对比结节大小是否增长,形态及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并据此做出对应的治疗决策。很多时候由于CT检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进行,或由不同的影像科医师测量解读出报告,结节的大小往往有出入,导致很多患者过分紧张焦虑,认为结节可能已经长大恶化。其实,就算是同一个医师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结节的测量,都会有一定的测量误差。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变化多大才是正常的误差范围之内呢?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影像科医生针对这个问题做了相关的研究。

庄医生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研究结果:
该研究对69 名患有亚实性结节的患者在同一天进行了两次重复 CT 扫描,将两次CT检查随机定义为初诊及随访时的CT检查,并由同一名医师(情景一)或不同医师(情景二)进行阅片,比较两组阅片结果的误差。结果如下:
由同一名医师读片时(情景一),结节的最长和平均直径的测量误差分别为 ±1.3 mm (±13.0%) 和 ±1.3 mm (±14.4%);由不同医师读片时,则其误差分别为±2.2 mm (±21.0%) 和±2.1 mm (±21.3%)。对于结节中的实性部分,同一名医师在纵隔窗对最长和平均直径的测量误差分别为±1.2 mm (± 27.1%) 和±0.8 mm (±24.0%),不同医师的测量误差则分别为 ±3.7 mm (±61.0%) 和±1.5 mm (± 47.3%)。可见,当随访和初诊CT的阅片医师不同时,测量误差显着增加 (p < 0.001)。

该研究的结论是, 2.2 mm的误差范围可以可靠地用于确定随访 CT 中真正的结节生长。而当初始和随访 CT 的阅片医师不同时,对实性成分的测量在评估 结节的变化时并不可靠。
庄医生在此提醒各位患友:发现报告上的结节大小有变化时先不要慌,建议先收集两次不同的CT电子影像,找同一位医师为您阅片对比,因为不同医师、甚至同一个医师在不同时间点,在测量结节时所选取的影像层面可能有一定偏差。只有精细地对比,才能够真正确定结节是否出现增长,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本文是庄伟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