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动脉斑块的常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会变老变硬,在血管壁上形成增厚的凸起。这就是斑块自然形成的过程。
颈动脉斑块,头晕中风都跟它有关
颈动脉通常被用作通向身体血管的窗口。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会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三类人最容易被颈动脉斑块盯上:老年人、吸烟者、高血压患者。
血管变窄:可能头晕
斑块在血管中,会引起血液流动减少,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脑部出现症状。
有些人可能没有症状,有些人可能有头晕或昏睡的症状。
局部缺血:引发小中风
局灶性脑缺血可以导致短暂的、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称为小中风。
一般表现为短暂的肢体无力,说话含糊不清,看东西有重影等等,通常持续几分钟或一小时左右就可以缓解。重要的是要注意,小中风往往伴随着中风。
颈动脉斑块最怕一个动作
猛回头,突然转动这样的动作,容易造成斑块脱落。一旦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受到刺激而脱落,它可能会阻塞脑部血管,导致脑缺血或梗死。
还有颈椎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快速旋转头部也可能导致失衡,然后跌倒。
转身,回头应该慢,避免幅度过大,最好转动全身,这样说话也方便,还可以避免对颈部的伤害。
避免剧烈打喷嚏。如果在打喷嚏的同时突然转头,椎动脉就会被拉得很长,可能导致动脉夹层分离,诱发脑卒中。
不要在运动中做突然发力的动作,如打羽毛球、篮球和猛的起床。
3个症状可能是“危险斑块”
稳定性是判断斑块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外观不光滑和血管分支形状不规则的易损斑块可能引发心血管事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后果是什么?轻度狭窄通常没有临床症状。
有这三种症状,斑块可能是危险斑块,最好在两周内到医院接受适当治疗:
症状1:一过性视野黑
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失明。
症状2: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单侧身体、面部或肢体运动障碍,刺痛或麻木,突发行走困难、步态不稳。
症状3:短暂的失语
突发眩晕或意识障碍,失语,记忆障碍或吞咽困难等。
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颈动脉超声,如果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其他高危因素,如肥胖、吸烟、饮酒等,则要缩短筛查间隔,一旦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如何让斑块缩小和减少
斑块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关;
大多数斑块是可逆的。所谓的“逆转”不是完全消失,而是通过加强降胆固醇治疗和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斑块大小将减少,甚至忽略;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积极调整饮食
减少多余的卡路里和特定的饮食。研究表明,单一的饮食干预对斑块消退的影响有限。
坚持低油、低盐、低糖,多吃蔬菜、海鲜、豆类、坚果、谷物、橄榄油等健康食品,少吃红肉及其制品,控制脂肪酸摄入量,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和纤维。
主动运动
运动是心血管事件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干预手段。
戒烟戒酒
吸烟是缺血事件、亚临床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
控制体重
肥胖者常常伴有内分泌失调,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 pcsk9抑制剂、脂蛋白(a)及甘油三酯、抗高血压药物、抗血小板药、口服降血糖药物。
药物治疗应考虑血管狭窄的程度、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斑块逆转是一个动态过程,长期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否则还会反弹或恶化。
本文是李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