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龚鸿 三甲
龚鸿 主任医师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小小的便血,居然隐藏那么多大问题

983人已读


便血主要是由于小肠疾病、结肠疾病、直肠肛管疾病、血管病变、消化性溃疡、全 身性疾病等导致。临床中诱发便血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以下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较为紧密,如肛裂、痔疮、结直肠癌、寄生虫感染等,此外,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也会诱发便血。那么便血的问题到底大不大呢?我们可以根据大便的性状、颜色和出血量初步判断 。







PART.

0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见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颜色鲜红,不与粪便相融合,不含有黏液。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大便不含有黏液,持续便血,有下坠感。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不含有黏液,部分患者便后滴血。出血量少,便后疼痛剧烈,时间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

02

脓血或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04隐血便



小量或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或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和肠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重要途径。检查方法



检查便血原因的常用方法有:

(1)肛门指诊:是便血体检中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于发现直肠癌有特殊意义。

(2)全身体格检查:包括视、听、触、叩。如:克罗恩病可触及右下腹固定性肿块。

(3)肛门镜:是诊断直肠出血性病变如肛裂、溃疡或内痔的有效检查方法。

(4)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检查、血液及骨髓检查。

(5)影像学检查:适用诊断不明的便血。包括胃镜或肠镜、X线钡餐或钡剂灌肠、CT或MRI。

(6)手术探查:经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原因而又有持续性大出血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各位患者朋友可以通过微信关注公众号“滇医通”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预约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龚鸿教授周一、周二、周五早上专家号

龚鸿
龚鸿 主任医师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