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尿床,家长怎么办
门诊上经常遇到家长向我倾诉,孩子都五六岁了,天天晚上尿床,这可怎么办呀?那么孩子尿床后,家长究竟不要做哪些事,而应该怎么做呢?
“四不做”
一尿床就责骂
其实当宝宝尿床后,家长一味知道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之外,还能带给宝宝什么呢?难道责骂一下宝宝就能帮助减少尿床吗?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于每个宝宝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必然,不会因为家长的责骂而省略。
马上进行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就是担心宝宝会经常尿床,要经常换洗床单,于是就早早地给宝宝进行排尿的训练,殊不知这样做却会有反效果。
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也有些妈妈想训练宝宝自己要尿尿就会找便盆,于是经常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认为这样宝宝就想尿尿就会联想到便盆。但如果这样做的话,有时候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反而更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刻意起夜把尿
更有些妈妈担心宝宝会尿床,在晚上会刻意反复叫醒宝宝,让宝宝尿尿,即便宝宝不想尿,妈妈还是偏要叫宝宝尿,这是多么让宝宝感到厌烦的事,而且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如果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宝宝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
“四做”
培养饮食习惯
应避免辛辣刺激、奶制品、含咖啡因或糖类的食物或饮料,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及含水量及糖类丰富的水果。
定时排便
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不看书,不干其他事情。
养成良好睡眠
提高夜间学习效率,按时休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还要做到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做得好可以给予奖励,促进小朋友习惯的养成。
对于睡眠过深的小朋友,家长夜间应定时唤醒排尿,或者使用遗尿报警器,训练大脑对排尿的反射能力。
寻求正规治疗
超过5岁的儿童仍经常尿床,务必寻求医疗咨询!如果孩子5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3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遗尿症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发育还会影响智力和记忆力,危害十分严重,所以需要及时对症治疗。
本文是孙均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