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庞艳华 三甲
庞艳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地坛医院 皮肤性病科

一头扎进皮肤里的虫子,遇到它该如何自救?

219人已读

提到夏天,你会想到什么呢?

相信不少同学脑海中浮现:阳光、沙滩、海风~

然鹅实际中的夏天却......

挤地铁时一言难尽的气味;

出门两分钟就融化的妆容;

还有最最最烦人的虫子!!!

此处省略三万字本亮与虫子的爱恨情仇...

不同的虫咬,还会有不同的症状。红疙瘩、风团样的小疹子、甚至...还有网友喜提三个咪咪(bushi)

图源B站

这个神奇的虫子其实是蜱虫

大家可别因为好奇去乱尝试哈!每年夏天都有因蜱虫叮咬后未及时处理,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的新闻报道。

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认识下它。

蜱虫是什么

蜱虫俗称草爬子,与螨虫、蜘蛛、蝎子同属蛛形纲,常蛰伏于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动物的皮间,以饮血为生。其宿主广泛,可造成多种细菌、病毒感染。

蜱虫的活动范围较小,但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一旦接触宿主即攀附而上。

蜱虫通常喜欢寄生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夏、秋季,特别是5-7月是蜱虫活跃期,同学们户外活动期间一定要多多注意。

产生的危害

  • 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 神经毒素

蜱虫在吸食动物血液时唾腺会分泌毒素,使动物产生厌食,体重减轻和代谢障碍

某些种类的雌蜱唾腺可分泌一种神经毒素导致“蜱麻痹”,即通过抑制肌神经乙酰胆碱的释放,造成运动神经传导障碍,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缩性麻痹,严重时可致人呼吸衰竭死亡。

  • 传播疾病

蜱的主要危害是作为生物媒介传播疾病,导致包括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埃立克体病等近200种疾病。

另外还有一种名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疾病,俗称“蜱虫病”,为蜱虫携带的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严重者会多器官衰竭。

每年这个季节都常有病例,大家出去游玩时一定要多多注意。

图源微博

安全祛除

若是不慎被蜱虫叮咬,不要恐慌,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感染。

(建议让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在祛除蜱虫时,应注意镊子应紧紧夹住蜱虫的假头基部,将蜱虫的口器完整地拔出,防止蜱虫因外界强烈刺激后分泌毒素和经唾液排出病原体。

蜱虫移除后,要及时对伤口消毒,如果是自行拔出的需要保存好蜱虫。

若叮咬后1周内有发热、皮疹头晕的症状,千万别大意,一定要携带摘除下来的蜱虫前往正规医院,以便尽快查明病原并对症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种类,叮咬后感染蜱媒病所需的时长也不同。一般病毒类最快,细菌类其次,原虫类最长,通常需要3天。

因此,越早发现蜱虫并拔出,患蜱媒病的风险就越低。

做好预防

事后补救不如做好预防,外出游玩时,尽量别往草丛和灌木里走。家中养狗的同学也要注意狗狗外出后身上是否有携带蜱虫。

若是有爬山、野餐、踏青等野外活动,可以做好物理+化学双重防护。

  • 物理保护

穿浅色长袖长裤,裤脚束紧包入袜中,必要时还可以加上护脖帽。游玩后及时检查和淋浴,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蜱媒病发生的风险。

  • 化学保护

目前对蜱类没有专门的驱蜱剂。可以使用一些含有避蚊胺避蚊酮成分的制剂,能起到一定的驱避效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庞艳华
庞艳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地坛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