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听力下降,还耳鸣眩晕,警惕突发性耳聋!要及时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是否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一侧耳朵突发听力下降、还伴随耳鸣、耳回声感或耳闷胀感(如同游泳进水一般的感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眩晕、头晕及站立不稳感。是的,当出现上述这些症状时,要十分警惕突发性耳聋了!!
以下是突发性耳聋患者关心的十大问题:
问题一:何为突发性耳聋呢?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一类急诊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单耳听力突发下降、并且常常伴随有耳鸣、耳堵塞感、或耳回声感,一些听力损失较为严重的患者常常还会伴发眩晕、恶心、呕吐等。这主要是在我们的内耳中,存在两个器官,一个是“耳蜗“,用于维持我们的听力;另一个称之为”前庭“,用于维持我们的平衡。耳蜗和前庭是内耳中密不可分的两个器官,有着共同的血液循环和内淋巴液循环支配。因此,当一些发病因素同时累及到耳蜗和前庭时,就会出现上述这些症状。
问题二:为什么我会患突发性耳聋呢?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上又称之为“特发性突聋“,所谓特发即很多患者在临床上是没有特别的原因或很难说得清或查得清楚具体的病因。是的,虽然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但我们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时,患者往往会有以下的一些主诉情况,如:
(1) 最近工作忙,昨晚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起床时就听不见了;
(2) 昨晚通宵看电影、打游戏,凌晨时突然耳鸣,然后就感觉听不见了;
(3) 昨晚跟朋友一起KTV庆祝,早上起床感觉听不清还耳鸣了;
(4) 最近感冒,发烧、咳嗽,昨日突发听力明显下降了;
(5) 最近找工作、考研、复习考试,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好;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导致突发性耳聋的诱因可能是劳累、大声刺激、病毒感染、紧张焦虑引起的内耳病变或功能异常。此外,还有一些老年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往往没有上述诱发因素,也出现了突发性耳聋。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来说,很多往往有明显的“三高症“,即: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情况。目前认为可能与这些基础疾病导致的内耳血管栓塞或可能的内耳出血有关。由于内耳属于人体的终末器官,血管和神经均极其细小,现有的影像学或其它辅助检查,均无法明确这些血管病变的可能情况。因此内耳的血管栓塞也只是临床的一种推测。
问题三:考虑突发性耳聋该完善哪些检查,明确诊断呢?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怀疑突发性耳聋的话,应尽早就诊,首先可以进行简单的听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如下图这样的纯音听阈测试图,可见右耳听力较左侧明显下降;结合患者的病史,基本可以确诊。
问:那么除了常规的听力学检查,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吗?
回答:是的,非常有必要。突发性耳聋并非是没有病因的,只是很多病因我们无法明确,或者通过现有的临床检测技术无法诊断。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来说,我们常规建议去完善内耳的MRI影像学检查,排除内耳的相关病变,例如:比较多见的听神经瘤疾病。下图是一例以右耳突发听力下降伴耳鸣就诊的患者,听力图检测可见高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进一步内耳MRI检查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及内听道占位性病变。
问题四:确诊突发性耳聋了,该怎么办呢?
突发性耳聋,一定要尽早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首选的治疗是推荐静脉注射激素,对于部分听力损失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辅助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目的都是增加内耳的药物浓度。许多患者可能会比较难理解,为什么突发性耳聋要使用激素治疗?激素具有广泛的疾病治疗作用,对于突发性耳聋来说,激素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血管炎症反应,修复受损的神经和耳蜗毛细胞。目前在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突发性耳聋的指南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均显示激素是治疗突发性耳聋最有效的一个药物。在激素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不少患者会担心激素的一些副作用,比如肥胖、骨质疏松、血压血糖升高、内分泌紊乱等。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的,短期的激素冲击治疗,一般是不会带来这些明显的副反应症状的;当然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激素使用过程中可以监测血压和血糖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不必有过多的担心。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没有患者出现过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问题六:突发性耳聋需要辅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目前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指南中,将高压氧舱治疗作为突发性耳聋的B级推荐治疗方案,也就是说高压氧舱治疗是仅次于静脉注射激素的治疗方案。高压氧可以改善内耳的血管痉挛、进而改善内耳的供血供氧。由于是一种物理性的治疗方法,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和副反应,临床上可以作为很好的一个辅助治疗推荐,建议每日1次,连续20-30次;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必要进行高压氧治疗,例如对于一些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静脉注射激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听力损失是下图这样的高频下降型、平坦型、或全聋的话,建议积极的高压氧辅助治疗。
问题七:可否进行针灸辅助治疗?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不少患者问及:“医生,我是否可以去进行针灸治疗?”。目前从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指南来看,都没有推荐将针灸作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中来。但我们想说的是,我们不排除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针灸或许有它治疗的一些临床价值所在;但我们建议患者急性期还是以静脉注射激素冲击治疗为主,后续静脉治疗结束后可以辅助针灸治疗。
问题八:突发性耳聋多久能好?能痊愈吗?如果听力无法恢复正常,该怎么办?
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跟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类型、和治疗是否及时有关系。听力损失越轻、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低频下降型治疗效果最好,90%的患者都能获得痊愈;平坦型次之;全聋型和高频陡降型效果较差,约60%左右的患者在经过系统性的治疗后,听力可能能恢复至原来的一半,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患者在积极治疗后,听力完全恢复正常的情况。总之突发性耳聋一旦发生了,应该尽早系统性的积极进行治疗。
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在积极治疗半个月后,听力可能会恢复至原来的程度;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时间窗在3个月至半年左右,也就是说很多患者即使短期内大剂量静脉激素治疗后,听力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但不代表听力就一定不会再提高了。我们临床随访数据显示:不少患者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听力仍在不断得改善。因此,建议突发性耳聋患者即使短期内听力未恢复至正常或没有明显提高的话,也不要过于紧张焦虑担忧,精神过于紧张焦虑,会极大降低听力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建议尽可能随访至三个月的时间,后期如果听力改善不明显,也可以进一步采取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的方式改善残余的听力。
问题九:突发性耳聋遗留残余耳鸣症状,有办法消除吗?
突发性耳聋,由于不少患者听力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往往残留下耳鸣的后遗症。耳鸣是个非常扰人和痛苦的症状,很多患者往往祈求医生即使听力没有也无所谓,能否想办法把耳鸣消除。但医学有些时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这些残余顽固性耳鸣的患者来说,在急性发作的三个月以内,还是应该积极的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心理治疗、耳鸣-认知习服治疗。对于严重影响睡眠的患者,在短期之内可以辅助口服安定等睡眠的药物,但不建议长期使用这类用药,有证据表明长期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不利于大脑对耳鸣的代偿和习服。
问题十: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虽说突发性耳聋病因未明,但临床在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时,患者往往有以下一些原因,比如:
(1) 最近熬夜劳累了;
(2) 工作压力大、紧张、焦虑、睡眠不好;
(3) 受到大的声音刺激;
(4) 突发事情导致情绪激动;
(5) 血压血糖波动较大,不稳定;
(6)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7) 感冒后病毒感染;
(8) 一侧长期中耳炎,流脓
因此,从这些可能的原因或诱因来看,要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应尽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减少噪声刺激,适当锻炼以提高自身体质和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要积极的抗血压、抗血糖和抗血脂治疗,定期专科门诊随访复查,保持血压、血糖的稳定,稳定血管内斑块,减少斑块脱落引发内耳血管栓塞的可能,可以极大地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
本文是陈建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