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欢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科普开始
176人已读
疫情或许可以让一座城市的很多工作按下暂停键,但疫情中的医护却从未停下自己的步伐,甚至加速在各自原本的岗位上、新的任务中兑现当初的庄重承诺。
闭环工作、气泡式管理、防护穿脱、一人一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但至少确保了医疗的安全,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互联网诊疗、线上问答的“喧宾夺主”更使得日常工作多元化,加速了通往未来医疗体系、元宇宙社会的进程。
在进行互联网诊疗的同时(由于线上问诊回答的节奏与线下诊疗差异较大,这些天反而利用了这些时间碎片进行些许思考),我深切体会到医疗科普的重要性,毕竟《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特鲁多也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医学目前虽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但良好的科普能使更多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不同治疗手段的目的和获益差异,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这就是广义上的个性化治疗)。 前段时间,也有幸应邀在广播电台及浦东图书馆做了2场科普讲座。


因此,今天稍微给自己立个小flag,尝试在平台上做个耳科学、听力学、小儿耳鼻咽喉学的系列科普--“阿甲耳科一千零一问”,寄冀你好、我好、大家好!!
(评论区可以写一下希望的科普主题)
本文是贾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