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颊针疗法
颊针疗法
起于1991年王永洲教授一次偶然的发现
1991年,王永洲教授在用颊车穴治疗一位牙痛患者时,意外地发现患者的坐骨神经痛症状也随即改善,在此启发下,王永洲教授开始了颊针穴位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
颊车穴
1
何为颊针
颊针是指在面颊部的特定穴位上针刺来治病的方法。
2
颊针穴位
颊针穴位是一个片状的区域,16个颊针穴位的定位默认是全息对应部位的中心点,取穴时需根据躯体疼痛的具体部位进行相应“微调”。



3
理论基础
颊针疗法以生物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身心整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1
拓展阅读-生物全息理论
在针灸门诊,广大患者脑袋里总是经常会有疑惑:为什么我腰痛给我扎头针?头痛给我扎脚?耳朵上压豆对我的失眠又有什么帮助呢?
今天仅从生物全息理论做一简单的解释,希望能够解答您的些许疑惑。
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人体任何相对独立的部分(头、手、足、耳、舌、鼻)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整体部分的变化,我们因此就从生物全息论中为针灸微针诊疗系统治疗全身的各种疾病找到了理论依据。
头面部是微针系统研究取得成果最丰富的部位,如头针、 耳针、眼针、鼻针、面针、舌针、口针、颊针等。4
颊针能治疗什么病
第一个全息层面,以四肢脊柱部位的急慢性疼痛为主,首先是各种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这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包括一部分复杂的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病等。
第二个是三焦层面,主要针对胸腹腔的内脏病机及症状,如:胸闷、心悸、咳喘、痰多、乳房胀痛、胃痛、泛酸、烧心、腹胀、腹泻、便秘、尿频、尿急、痛经等,部分与内脏疾病相关联的颈、背、腰、骶疼痛。
第三个是身心层面,如:烦躁、紧张、焦虑、情绪化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内分泌疾病、顽固性皮肤病、慢性过敏性哮喘、顽固性失眠、记忆衰退、老年痴呆、头痛、偏头痛等。
5
具体操作
针具与进针:颊针疗法使用专用针具0.16mm× 20mm或 0.18mm×30mm的不锈钢针,针刺时有利于避开面部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达到无痛化进针的目的。王永洲教授要求快速进针,以突显颊针无痛化的优点。进针方向以直刺为主,针刺深度根据疾病的性质、部位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医者手下出现阻滞感时即可停止进针,将针保留于该进针深度,不要试图用力穿透阻滞部位继续深刺。
得气与补泻:直刺进针后,医者手下出现阻滞感时即可停止进针,无需补泻手法,无需强烈针感 ,留针20~40min。颊针针刺时不要求出现传统针刺酸、麻、胀、痛等针感,而是着眼于病理靶点的变化,出现患者能接受的阈下感知或轻微感觉即可。
调针:留针期间需配合运动疗法,让患者主动活动痛处关节,一般不用加电针或温针。为增强临床疗效,可通过增加针刺深度、改变针刺方向、增加针数三种方法进行调针。
6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禁止进食或交谈,以防发生滞针、断针。
7
颊针止痛
疼痛的治疗是颊针疗法的主要适应病种,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麻木、不适等症状。8
颊针应用
1.颈背部肌筋膜炎
症状: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射。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X线多为阴性结果。
颊针治疗:取两侧“颈”穴和“背”穴,进针后嘱患者活动颈部,再于“颈”穴下、“背”穴前强化 2 针。
2.狭窄性腱鞘炎
症状:手指弹响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疼痛常在掌指关节掌侧,体检时可在远侧掌横纹处扪及痛性结节,活动时随屈肌腱上下移动,并可发生弹响。各手指发病频度依次为中、环指最多,示、拇指次之,小指最少。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表现在桡骨茎突处疼痛,局部压痛,有时可扪及痛性结节。握拳尺偏腕关节时,疼痛加剧。
颊针治疗:取双侧“肘”穴和“腕”穴,进针后嘱患者活动手部,再于“腕”穴旁强化 2 针。
3.急性腰扭伤
症状: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也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淤血现象。
颊针治疗:为病位在腰,根据“同位原则”,选取与之对应的“腰”穴。又因“腰为肾之府”,肝肾位居下焦,肝肾亏虚易发本病,故同时选用“下焦”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