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柯敏辉
柯敏辉 无职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肛肠科

夏至已至多湿热 “菊部”养护有妙招

1089人已读

今天是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所以今天的阳气最为旺盛。也是从夏至开始,阳气渐弱,阴气逐渐生长,古人称之为“夏至生阴”。

图片1.png


夏至之季,“菊部”易生湿热

中医认为,健康的表现在于阴阳平衡。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阳气最活跃的季节。人体的阳气运行顺畅,气血浮现在体表,大量体液溢出,从而表现为出汗增多,人体肛门部皮脂腺、汗腺分泌旺盛,特别是体型肥胖者,肛门深陷于两侧臀部之间,使肛周皮肤的汗液不能很好蒸发,湿与热易积聚于“菊部”。

图片2.png


“血与汗同源”,心主血,“汗为心之液”,夏天与心气齐头并进,所以出汗量的增加容易导致心气走神,暑易夹湿,脾喜燥恶湿,夏季湿热为患,困阻脾胃,很多人出现胃口不好,睡眠质量差,头晕头痛,困倦乏力,脘腹胀满、舌苔厚腻等症状,肠胃浊气不能及时排出,淤积于肛门导致肛门气血运行不畅,更助长了湿热邪气。

图片3.png


加之,夏季人们喜欢吃各式烧烤、小龙虾、喝啤酒等,这些食物乃厚腻之品,多食则伤及脾胃而生痰湿,与夏季湿热氤氲之气协同易致酿痰生热,而成湿热邪毒内生,可随肠道运动传至“菊部”。

中医对于湿热与“菊部”疾病都有什么联系呢?

中医认为,痔的形成与湿热积聚关系密切。膏粱厚味、饮食不节皆能使气血阻滞,湿热淤毒下注,从而导致痔疮、肛痈(肛周脓肿)、肛瘘等“菊部”疾病的发生。

图片4.png


夏至之季,预防肛肠疾病建议做到以下六点:

1、保持肛周清洁

高温天气中,要每天清洗湿热的肛门处,在便后可以用温水冲洗,以水流刺激按摩肛周。勤换内衣裤,选择透气的衣物,尽量穿透气纯棉内裤,便后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如果有肛门瘙痒等肛门不适,可以用苦参清热洗液(我院院内制剂)加温水坐浴,以清热祛湿。

2、健康饮食

注意饮食均衡,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少吃辛辣刺激、油炸食物,少抽烟,少喝酒,不宜过度饮用浓茶和咖啡。夏至之季,推荐养生之物如下:

①夏季湿热之气重,人易困乏,胃口差,可以吃荷叶扁豆薏米粥以健脾和胃化湿(荷叶扁豆薏米粥做法: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50克加清水2000毫升煮开,弃荷叶留水;荷叶水中加入白扁豆、生熟薏米各50克、粳米150克、大枣7枚,大火烧开,小火煲30分钟,粥熟即可食用)。或者多食苦味以清心,如吃些苦瓜、苦苣菜等苦味蔬菜,以食疗代替药物。

②日常可选择一些有清凉解表作用的菊花、桑叶、竹叶、荷叶等泡水喝,如桑叶菊花茶,以助解毒散热。

③夏至可吃些时令水果如杨梅、李子、西瓜等。杨梅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的功效,对于食后饱胀、饮食不消化等有较好的食疗效果;李子里面含有丰富的糖分,具有缓泻的作用,可用来改善便秘;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清爽解渴,但性寒,注意量;荔枝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夏至人的阳气外散,荔枝性温,可以适当的温补阳气,但吃多易上火,注意量。

3、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排便时间不要过长,避免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最好不带手机、平板等进入厕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久坐久站,导致盆腔肛周充血,容易引发直肠静脉曲张。避免长期久坐、久站,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会儿,以改善肛周局部血液循环。

4、保证充足的睡眠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大部分活动都集中在夜晚,造成入睡晚、休息少,不知不觉中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平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

5、夏季当主动出汗,不宜久呆空调房

夏季享受炎热,接受出汗,借汗排邪。“阳加于阴谓之汗”,运动则阳气宣畅,气化功能增强,促进脾胃运化,气机宣畅,腠理疏泄,排出湿热浊毒。夏季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宣散阳气,如散步、跑步、游泳、跳广场舞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不宜久处在凉爽的空调房中,正如《内经·素问》中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顺应节气的变化,方能保持健康。

6、多作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是指自我调整肛门括约肌,吸气时慢慢收缩肛门、呼气时再慢慢放松肛门,如此有节律的收缩、放松肛门即提肛运动。一收一放,每回三十次左右,每次持续约5-10秒,每日做一到两回,以自我感觉适量为度。可以站着做,也可坐着或躺着做。

结语

夏至之季是肛肠疾病高发时节,大家在享受夏季带来的绚烂多姿的生活时,也不要忘记对“菊部”的养护哦!

编辑:施淑娟 江文静 李志鹏 黄淑妍 柯敏辉

柯敏辉
柯敏辉 无职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