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蒋中秋 三甲
蒋中秋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耳鼻喉科

临 证 思 典 蒋中秋教授耳鼻喉疾病中医医案医论集

968人已读

前言

记得1987年我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分配之江苏省中医院前,我班的一个同学(记不清是谁了,好像是季雁浩班长)对我说:你毕业实习是跟无锡黄氏喉科第八代传人黄莘农学习中医喉科,毕业后进入省中医院马上又跟干祖望老中医学习,一个精外治,一个精内治,你以后要把他们二个优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由于初入医门,对此感悟不深,但仍铭记在心。

2012年参加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在北京上课期间西苑医院的大学同窗朱尧武、胡晓梅夫妇宴请我们(我、李健美、杨金荣、蒋建胜),席间朱尧武同学对我说:”你在省中医院,有那么好的平台,又有干祖望学术思想可以继承,为什么不总结总结,到退休时应该留下点东西,不然不是白忙?”此话触动了我,从2012年开始,利用重学中医经典的机会开始注重医疗资料的积累。

耳鼻喉是小科,看得都是专科病,许多医生常觉得中医经典主要在内科疾病中运用,在耳鼻喉疾病中用不上,耳鼻喉疾病开中药只需要脏腑辨证就行,不知道耳鼻喉出现的症状其实也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生活不规律等造成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畅在耳鼻喉的表现。所以不是耳鼻喉疾病不能用经方而是不懂经典,不会用经方,常常注重局部检查,忽略临近脏器对耳鼻喉的影响,因此我在临床中注重中医整体辨证,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原主委刘大新教授对我说:中医耳鼻喉临床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为七三开或八二开,对我影响很大,不仅仅注重专科症状,更注重全身症状,尤其重视经典理论在中医耳鼻喉的运用。读经典目的一是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可以对中医知识前后贯通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基本功,提高方证辨证能力;二是为了用经典,经方在耳鼻喉如何正确运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国医大师朱良春说过:“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故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所在,通过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项目的学习,自感自己中医知识得到升华,临床工作中坚持纯中药治疗,病员大幅增加且来自全国各地,但使用经典理论及经方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中医较少,国医大师干祖望经常对我们说“要对年轻人多讲讲中医,要薪火相传”,因此将临床医案及一些读书体会汇编成册,意在与同道交流,并供后学者临床参考。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过敏性鼻炎占门诊病人50%以上,成人过敏性鼻炎取肺、脾、肾同治,可迅速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取桂枝汤调和营卫联合玉屏风散益卫固表功效,制附子温肾助阳,能够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清涕、阵发性喷嚏等临床症状。儿童过敏性鼻炎以肺热证多见,在国医大师干祖望脱敏汤基础上组成脱敏汤加减方治疗明显疗效。重视经典名方乌梅丸、小柴胡汤、葛根汤、小青龙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等经典名方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运用,注重多脏器疾病在中医整体思维下一方调理,避免多种药物同时口服,治疗上注重气机的升降,五脏功能同调。由于疾病发生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目前社会崇美,爱美不怕冷,空调的大量使用,寒邪易侵,阳气易损,在一个浮躁、急功近利的生活状态下,焦虑、压力大在病员中大量存在,因此耳鼻喉疾病需注重阳气的维护,推崇祝味菊护阳的学术思想,注重调心解郁,强调心理疏导在耳鼻喉疾病中重要性。六淫致病尤重风寒湿三邪,在江南雨季,湿温易伤耳鼻喉上窍,五脏中尤重肝、心功能的正常,心情的舒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为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法宝,彻悟这些中医理论,是成为高水平中医的基础。国优班班主任孙光荣国医大师在致中医药第四批暨全体国优人才函中云:“要明白大官位、大权势、大财富、大荣誉这四大‘身外之物’不是仅仅凭自身的追求和努力就可以获取的,因而也不能作为自己的终生的奋斗目标。而大品德、大胸襟、大学问、大才华这四大‘身内之物’却是通过自身的不断修为完全可以实现的,也就应该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所以遵循师训。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能用中医中药为一些耳鼻喉病人解除疾苦,也是对中医前辈的最好报答,长期跟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无锡黄氏喉科黄莘农主任,江苏省中医院国家级名中医许芝银教授、金实教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医曹济航教授)学习,我的一点点进步,都离不开前辈的关怀。感谢刘大新教授作序、陈小宁教授作跋,二位中医耳鼻喉名医前辈的教导一直激励我钻研中医耳鼻喉临床。

在整理编辑过程中我科薛珊珊医生付出大量辛苦,特致谢意。

蒋中秋

2022年6月夏至

序(刘大新教授)

余每读张机《伤寒杂病论》序,反观今之医者,无不感而慨之!其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犹如言今之事。当代中医,分科为专,貌似精深,实则坐井。临证之时,只见其状,少虑其因,谈何辨证?古善战者,皆晓兵法,医病医国,同出一理。《国语》:“上医医国,其次疾”是之谓也。而今却鲜承古诲,以西诠中,以今衡古,以有形妄无形,洋洋自鸣科学,实则一叶障目。

今所见金陵中秋蒋氏著《临证思典》,其中深谙病之因果,可见得益前辈教导,亦可见个人善思明辨,方知耳鼻咽喉所患乃为标,五藏六府之变方为本。本书以临证实例引领,循经据典,深析标本关系,谨慎加减用药,力求“用药如钥”,此乃医之根本。当下医者多见证不辨,只见技巧,望瘿除瘿,望瘣祛瘣,不究其因,割丰扫尘,实乃下工之术。

耳鼻咽喉皆为孔窍,各具其藏所属。何为标?何为本?何为病?何为辨证?何时治其标,何时治其本,何时标本兼顾,何时以本带标,此书皆可告知。凡善思者,通读本书会有所悟,事有因果,病有源头。若求经遵典,则能审病求因,避免思有偏颇。细观书中案例,病起多为表象,而病发之因缘方为辨证立法根本。警示医者勿只见病不见证,只见客而不见主。

余与中秋先生相识日久,深晓他对岐黄之情,且用心整理各类病案,各个详实,细读有益,醒示后学,乃功德之事,故为序尔。

刘大新

刘大新: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原主任委员,全国第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主任中医师。

跋(陈小宁教授)

同科学弟中秋,熟谙岐黄,初学于金陵,深造于京都,素问伤寒,反复研读,心得颇多。圣书不厌百回读,百读百思各不同。从业多年,侍学国医大师干祖望、师拜喉科名家黄莘农,又随外科大家许芝银,内科名师金实抄方学习,师古研新,撷秀取华。临证医典,为其集多年之临床体会,十余万言,药无珍品,方无繁杂,辞言简赅,平实淡雅,可供同道之鉴赏,浅拙为记。

陈小宁

2022年春月

陈小宁: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耳鼻喉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


pdf_link
蒋中秋
蒋中秋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