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肠术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及预防
一、概念
失血常见于肛肠手术止血不充分或结扎止血不牢固、痔结扎脱线、取活检撕拉伤、暴力扩张狭窄的肛管或直肠、漏诊的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术后出血等。当这些出血情况出现后,未能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而造成严重出血。一般出血量达全身总量的 20%时就会发生休克。
二、临床表现
(一)失血量约 20%时表现 面色苍白、心慌烦躁、呼吸深快、口渴尿少、头晕眼黑、四肢厥冷、身冷汗出。脉率约 110—130 次/分,血压下降,收缩压在80mmHg 以下,脉压差缩小到 20mmHg。
(二)失血量约 35%时表现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浅快、无尿、脉率约130 次/分以上,血压继续下降,收缩压在 70rnmHg 以下,脉压差缩小在 20mmHg以下。
(三)失血量约 45%时表现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肢体淤血青紫,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到。
(四)理化检查 C02 结合力明显下降示有代谢性酸中毒;血尿素氮增高示肾功能有损害;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示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三、抢救措施
(一) 一般抢救措施
1.就地抢救,不宜搬动。
2.病人平卧,去掉枕头或抬高下肢 20。增加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在出血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4.注意保温但不宜加温。
(二)尽决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注 休克较轻者(失血约800 毫升)输液,严重时必须输全血。
(三)同时应尽快止血 直肠内出血可使用止血粉纱布、气囊压迫止血等便捷措施,肛门伤口出血压迫止血,休克纠正后应采用缝扎、电灼、注射消痔灵等根本止血措施。
(四)药物的应用及禁忌
1.升压药:仅在全血等不能立即输入。血压下降不能听清时,才考虑应用。
2.抗感染药:因失血有局部组织血流减少,防御能力降低,伤口增加感染机会,极易发热,故在抢救中或抢救后应使用抗感染药物。
3.解热药与止痛药: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消炎痛类药物。因该类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其中的 PGG2)生成,故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另有报道阿司匹林可抑制肝脏制造凝血酶原的功能。均使凝血时间延长,造成出血不止。
四、预防措施
(一)术前
1、筛选病人应注意年龄、体质等条件。
2、询问病史应详问自发性出血史或轻微外伤〔如针灸、刷牙、拔牙、注射)出血不止史、家族出血性疾病史,防漏诊血友病。
3、术前必要的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尤其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色素,可疑血友病者应查凝血因子。心脏病、高血压、肝病患者控制平稳方可手术。
4、术前常规肛内指诊,以防漏诊癌肿、息肉等出血疾病。
(二)术中
1、痔手术中结扎线要牢固,以防脱线,活动出血点要逐一结扎以防遗漏,伤口要加压包扎牢固。
2、痔结扎术勿过度牵拉、结扎痔核以外的粘膜,以防结扎范围过大、位置过高、创面过深而出血不易止。
3、痔硬化剂注射术勿过量,过于集中而出现坏死脱落过程。
4、直肠息肉要充分有效止血。
5、直肠肿物取活检,应尽量在唇样周边取材,勿在溃疡中心取材。
(三)术后
术后卧床观察至少 40 分钟,复查无出血方可放行。复查中见有伤口小量出血即应采取积极止血措施,不宜观察过久或保守治疗。放行后要嘱患者发现出血要及时就医。
本文是张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