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二尖瓣,你想了解的在这里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房子,那么这座房子的结构就是两室两厅。他们分别称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各不相通,分别通过肺部的血管和全身的血管相联通。房间的墙壁,就是心脏的肌肉;房间里的水管,就是心脏的冠脉;房间里的电路,就是心脏的传导系统;而房间里的门,就是心脏的瓣膜。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正常情况下,这些瓣膜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瓣膜打开,血液从一侧通过瓣膜流入另一侧之后;瓣膜关闭,阻止血液流回。二尖瓣这扇阀门,不论在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来谈一谈二尖瓣。
严格上来讲,二尖瓣的结构不仅仅是两个瓣叶构成的阀门,它包含二尖瓣纤维环,二尖瓣叶,牵拉瓣叶的腱索以及固定在心室肌肉上的乳头肌。这些结构我们统称为二尖瓣装置。其中任何一个结构出现病变,都会影响到二尖瓣这个阀门的功能。同时,由于二尖瓣的这些结构与心室相连接,因此在稳定心室结构以及功能方面亦起到重要作用。

左下角为二尖瓣(上图心脏舒张充血,下图心脏收缩射血)

二尖瓣的单向阀门功能(上图心脏舒张充血,下图心脏收缩射血)
引起二尖瓣病变的原因
引起二尖瓣病变的原因有很多,在我国常见原因为
1. 退行性变:因年龄增长,二尖瓣纤维结构退化引起,出现瓣环扩张,腱索延长或断裂
2. 风湿性病变:链球菌感染后引起风湿热导致,引起瓣叶增厚融合,瓣口缩小,腱索短缩,乳头肌融合
3. 功能性病变:瓣膜自身没有病变,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房颤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扩张性心肌病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心梗后乳头肌功能障碍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4. 心内膜炎:细菌感染造成瓣叶穿孔,或腱索断裂
5. 外伤
法国心外科医生Carpentier对二尖瓣病变进行了分类,将二尖瓣病变分为3型
I型:瓣膜失功,但瓣叶运动正常。这类多属于功能性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瓣环扩大造成
II型:瓣叶脱垂。退行性变常会出现瓣叶脱垂
IIIa型:瓣叶开放受限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风湿性病变
IIIb型:瓣叶关闭受限制。心梗后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属于此类型

二尖瓣返流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血流在左心系统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左心房→(通过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进入体循环。当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正常的血流方向就会出现逆转,部分血液会:左心房←(通过二尖瓣)←左心室。我们称之为二尖瓣返流。返流的程度,我们通过超声心动检查可以进行测量,根据返流的多少,可将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甚至极重度)。

正常血流

二尖瓣返流

超声心动二尖瓣返流(浅蓝色范围)
心腔内正常顺序的血流保证了心脏功能的运转。当中度以上的返流出现时,由于血液的湍流以及心腔内血容量的变化,就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伤。左心房除了接收正常循环进来的血液外,还要容纳左心室返流回来的额外血液。久而久之,左心房为了适应增多的容量,心房会出现扩大。同时,左心室也会接收更多的心房流入的血液,因此左心室也会出现扩大。这些扩大虽然是宏观上表现,但实际上在细胞水平上看,心肌细胞已出现了变化。如果把心肌比作松紧带的话,大家都知道,松紧带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放松,弹性会非常好;但当它被长时间拉长后,弹性就会下降。同理,心脏运动在正常范围内收缩,舒张,心脏的射血功能是正常的;但当心脏扩大后,心肌长时间被拉伸,心脏功能就会收到影响,久而久之,射血分数就会下降。
射血分数(EF)是作为衡量心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EF值的正常低限为55%。当EF至低于50%时,说明心脏功能已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了。可是,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而言,EF值的测量并不准确。由于EF是通过超声测量后计算机测算出来的,由于其中的算法限制,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EF值实际是被高估的。比如,某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超声报告EF值为55%,但实际上,他的心功能可能只有不足50%。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都有胸闷、气短的症状。甚至有些重度、极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也不会有症状。这是由于心脏本身有很好的代偿功能,适应心脏内血容量的变化。因此,症状并不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不应该手术的标准!
心房扩大后,心房肌肉重构,心房内的传导系统就会出现异常信号,从而引发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生。一方面,房颤会加重损伤二尖瓣的功能;另一方面,二尖瓣返流会进一步促进房颤。二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对心脏功能造成更近一步损害。而房颤本身也对患者存在很大危害,除了损伤心功能外,最严重的还是因为心房不规律收缩,造成心房内血液不规则流动,血流速度下降而容易出现血栓。血栓从心脏内脱落,进入血管,可能造成脑卒中,脑梗塞,以及外周、内脏动脉血管栓塞表现,如肠坏死,肢端缺血坏死等。
左心长时间受累亦会通过肺循环影响到右心系统。造成三尖瓣的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等。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
治疗方法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1.药物保守治疗
主要以利尿,强心为主。但是,这种治疗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通过这种治疗,二尖瓣返流程度可能会有缓解,症状可能会有改善,但病因依然在那里,脱垂的位置还是在脱垂,断裂的腱索依然还是断裂的,等等。这些原因,不会因为吃药而被纠正。就好比房子门坏了,刷刷油漆是改善不了这门的功能的。
2.手术治疗
因此,这类疾病是很明确的外科疾病。通过开刀才能纠正。那么,怎么纠正?
二尖瓣手术发展至今,从 瓣膜修复 发展到 瓣膜置换 再回归到 的理念,历经了近百年。早期修复是因为各方面技术条件不允许,只能简单地修整;随着技术发展,人工瓣膜问世,量产应用于临床;后随着医学生物科学的进步,对于二尖瓣的解剖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修复技术有了质的突破。
人工瓣膜置换——
把病变的瓣膜减掉!切掉!剌掉!片掉!总之就是破坏掉之后,把一个本部属于患者自体的东西,通过缝合在二尖瓣的位置,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从而保证心腔内血流的正常流动。但由于二尖瓣与心腔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这种破坏切断了瓣膜与心腔的连接,因此对心功能会逐渐产生影响。简单讲,正常情况下,左心室腔类似圆锥形,这种结构需心腔内各个结构相互作用而维持;但当二尖瓣被去除,心腔内正常结构被破坏,心腔逐渐向球形发展。这就属于心肌重构。
除此之外,不论机械瓣也好,生物瓣也罢,均有瓣膜自身的问题,抗凝、血栓以及瓣膜耐久性等等。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工瓣膜能够彻底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离体二尖瓣标本

机械瓣

生物瓣
瓣膜修复——
瓣膜修复最大的优势,不仅是解决了瓣膜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心腔内结构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心肌重构的风险,对患者远期的心功能有了更多的维护。所以对于二尖瓣病变而言,能修复还是别换了...

修复后的二尖瓣
过去,二尖瓣修复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时,我国还在大兴瓣膜置换手术。但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二尖瓣修复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展,但修复比例仍不及欧美等国。安贞医院心外九病房目前对于各类二尖瓣病变,修复比例已达到80%!退行性变的二尖瓣病变修复比例几乎可以达到99%!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这种被世界公认为不能修复的病变类型,在本中心的修复比例亦能达到75%,成为亚洲最大的风湿治疗组。
Q&A
1.轻度二尖瓣返流,用治吗?
往往轻度的二尖瓣返流不会引起心脏结构的改变,这种时候就不需要干预。但如果心脏结构出现改变,比如心脏扩大,或者合并有主动脉瓣的病变时,就需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了。
2.什么程度的二尖瓣返流需要手术?
一般来说,只要是重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不论症状有无,基本都需要手术干预了。合并房颤也是外科干预的强烈指征。对于中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如果你找的外科团队认为修复把握很大,那么就尽早治疗;如果换瓣就再等一等。
3.二尖瓣狭窄是什么?怎么办?
二尖瓣瓣口打开受限到达一定程度就是狭窄。在我国,这种多数都是风湿引起的。正常的二尖瓣瓣口面积为4-6cm2,最新的瓣膜指南认为瓣口面积(MVOA)<1.5cm2即属于重度狭窄,<1.0cm2即为极重度狭窄。跟关闭不全一样,也属于外科疾病,开刀才能治。但这类瓣膜可修复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退行性变的瓣膜病变。
本文是田白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