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干货丨曾秋:溶栓治疗的评估、应用、获益及风险防范

发表者:赵东锋 人已读

原创 医介 医介血管外科频道 2022-07-04 18:01 发表于北京

溶栓治疗也称为纤溶或溶栓,不同疾病采取的溶栓策略或方案有所不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秋教授分享了关于溶栓的评估、应用、获益及风险防范。

01

DVT溶栓治疗评估

溶栓治疗是“双刃剑”,能降低中远期PTS发生率,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近几年,关于溶栓治疗的指征,指南观念也在改变:

以下情况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结构性颅内疾病;既往脑出血;3月内脑卒中;活动性出血;近期脑或脊柱外科手术;近期颅脑外伤;出血体质。

曾教授指出,医生应根据临床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包括病变严重程度及疾病并发症风险,制定治疗方案

02

溶栓的应用

术前、术中、术后均可进行溶栓治疗。术前应用包括系统性溶栓、局部溶栓;术中应用包括经普通导管、经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以及器械辅助PCDT;术后应用包括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经深静脉导管CVC,以及经鞘管、经普通导管、经外周静脉溶栓等。

C2导管——用于术中处理肺栓塞:C2导管选入血栓内;rPA 4.5 mg,30分钟;术后5天复查CT。

经导管接触溶栓(术中及术后):通过多侧孔导管灌注溶栓药物,提高溶栓效率,降低出血风险。

经中心静脉导管(CVC)溶栓:在恢复静脉直线血流后可使用CVC术后经导管溶栓。导管不需配套置入血管鞘;导管细而短,潜在继发血栓风险小;导管柔软不易打折,患者舒适度高;导管具有抗感染涂层,可长期留置。

CVC溶栓被称为“行走的溶栓”,利用CVC顺行置入患侧深静脉内,并通过电子微量泵持续泵入溶栓药物,可实现溶栓过程中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康复训练。

器械辅助溶栓:结合了PMT和CDT的优势,快速有效清除血栓,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剂量。

01

溶栓获益、风险防范

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如果临床症状改善,可继续用药;若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应完善影像检查,调整溶栓方案,DSA再次处理。

溶栓过程中,通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抗Ⅹa因子或aPTT指标监测凝血及血常规情况:纤维蛋白原低于1.5 g/L时,应减少药物剂量;低于1.0 g/L时,停止溶栓治疗。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或较基础值降低超过20%,应注意出血风险的增加;低于50×109/L时,应停用溶栓及抗凝药,并根据有无出血决定进一步处理。D-二聚体常常能灵敏地反映溶栓治疗是否有效。溶栓后D-二聚体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溶栓后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水平。

出血是溶栓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无论是系统溶栓还是CDT,与用药剂量、方式和时间有关,剂量越大、治疗时间越长,出血风险越大,全身用药比局部用药出血的危险性更大。轻微出血,通常表现为穿刺点的渗血或皮下淤血斑,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严重出血,如颅内、腹膜后出血,应停用溶栓药物,必要时需输血或外科干预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