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系带过短》:全面论述舌系带过短导致的功能障碍及规范化诊疗规程
刚出版的《舌系带过短》新书是目前市面上第一本全面系统论述舌系带过短的图书,它整合了目前有关舌系带过短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生动展现。

内容介绍:
舌系带过短(俗称绊舌)是一种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可限制舌的活动,严重者可导致进食和发音等功能障碍。舌系带过短因其对语音等功能影响而一直被大众高度关注,但遗憾的是国内至今尚无舌系带过短诊疗相关的专著出版,也尚无舌系带过短功能评估、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后功能训练等临床规范化诊疗规程。近十余年,随着多学科协作研究的发展,国际上对舌系带过短的认识更加深入,临床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诊治理念和方法。
《舌系带过短》一书是目前市面上第一本全面系统论述舌系带过短的图书,它整合了目前有关舌系带过短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生动展现。本书由美国Shelby 儿童牙科和Alabama 舌系带中心的创始人Richard Baxter博士等人编写,中文版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杨凯教授团队翻译。本书的翻译出版将大大拓深我国口腔专业从业人员对舌系带过短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国内口腔专业从业人员对舌系带过短规范化诊治的水平,特别是给我们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认识和新进展。
第一,舌系带过短导致的相关问题被我们长期低估。本书对目前有关舌系带过短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如吮乳困难、进食困难、言语发音障碍、牙列不齐(咬合异常)、牙龈萎缩、龋齿、夜磨牙、张口呼吸、口腔颌面部肌功能障碍,以及睡眠呼吸障碍、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堵塞、中耳炎、头颈疼痛、颅面部及脊椎生长发育异常、斜颈等问题,并且分析了这些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大大拓宽了我们对舌系带过短导致的相关功能障碍的原有认识。
第二,舌系带过短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舌系带过短的诊治团队应包括口腔科医师、儿科医师、耳鼻喉科医师、心理医师、哺乳顾问、语言病理学家、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肌功能治疗师、口腔面部肌肉学家、反射治疗师、颅骨-骶骨治疗师、脊椎按摩治疗师、婴儿按摩师等专业人员。书中还概述了这些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在舌系带过短诊疗中的作用。尽管上述部分学科在我国还没有专职的从业者,但这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舌系带过短诊疗的认识,从而引导我们与时俱进地发展。
第三,舌系带过短患者的治疗应遵循多学科合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多学科合作的个体化治疗应贯穿治疗前的功能评估、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的确定、术后功能及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等全过程。如针对因舌系带过短而致吮乳困难的婴儿,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行舌系带矫正手术前需先请哺乳顾问进行评估,双方共同制定治疗方式、治疗时机、术后功能及康复训练计划。
第四,舌系带过短的诊断、治疗、功能训练及疗效判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十分重要,这也是目前国内临床上很欠缺的环节。在本书中Baxter博士介他们验证的一些好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如Hazelbaker 舌系带功能评估工具等。Baxter博士还为读者提供了他们专用于舌系带过短的检查、诊断、术后康复训练和疗效随访的6个标准化记录表格,这些都对我们今后开展舌系带过短的规范化诊疗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五,本书还有一个较为独特的亮点,Baxter博士为读者总结了获取舌系带过短相关资源的多种途径,罗列了有关舌系带过短的专业组织及机构、舌系带过短专科培训的课程网站、舌系带过短相关医生的目录,甚至介绍了由舌系带过短患儿家长组成的社交媒体(如Facebook)群组信息等,这些信息极大地开阔了我们对该领域的视野。
目录
译者导言
推荐语
序言
前言:为什么要出版关于舌系带过短的书?
免责声明
第1章 舌系带过短概述
第1节 什么是舌系带过短?
第2节 被误解的舌系带过短
第2章 舌系带过短与哺乳
第1节 母乳喂养困难常见案例
第2节 舌系带过短与婴儿
第3节 哺乳顾问的作用
第4节 手术者的评估
第5节 应对哺乳问题时的人文关怀
第6节 舌系带过短的手术治疗
第7节 术后管理
第8节 相关研究
第3章 舌系带过短与进食
第1节 进食概要
第2节 流食的摄食(奶瓶、杯子和吸管)
第3节 泥状食物的摄食
第4节 固态类食物的摄食
第5节 儿童舌系带过短的评估、治疗及术后护理
第6节 相关研究
第4章 舌系带过短与发音
第1 节 语音是怎么产生的?
第2节 舌系带过短对语音产生的影响
第3节 相关研究
第5章 其他与舌系带过短相关的问题
第1节 口呼吸、咽鼓管开放异常与舌系带过短
第2节 睡眠和气道问题
第3节 舌系带过短引发的各种口腔问题
第4节 其他与舌系带有关的问题
第5节 肌功能治疗
第6节 整脊按摩
第7节 身体、神经发育和俯卧训练
第8节 成年人舌系带过短
第6章 现在该怎么办?
第1节 如何选择医生
第2节 不同人群的最佳选择
第3节 病例研究
第4节 写在最后
附录1
参考文献
著者致谢
本文是杨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