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安冰
安冰 主任医师
垂杨柳医院 儿科

大医院中的小问题,童心守护在行动——关注“儿童夜遗尿及膀胱控制相关疾病”

575人已读

大医院中的小问题,童心守护在行动——

关注“儿童夜遗尿及膀胱控制相关疾病”


《新华大健康》直播台走红毯文稿


安冰,儿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

专业特长: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小儿外生殖发育异常及排尿功能障碍等。

科研成果:已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0余篇,承担国家计划首都特色临床专项2项。

学术任职: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过敏风湿病分会委员

世界健康基金会儿童夜间遗尿教育项目专家组成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儿科遗尿病管理专家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特殊病原体实验诊断组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

北京医师协会肾脏病专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航空总医院门诊二层-儿科特需门诊)周四上午(航空总医院门诊二层--儿科知名专家门诊)、明德医院每周六全天专家门诊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安冰医生。35年来的儿科医教研工作,使我有机会能为数以百万计的患儿祛除病痛,看到病儿痊愈离院,体会到家长感激的心情,每逢这个时刻,我都深深感悟到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一位儿科医生的欣喜和自豪。这也激励着我在任何困难和挫折的时刻,几十年来依然坚持每天出专家门诊,为患儿的健康服务。

与成人病患不同的是,儿科医生面对的病儿往往既不能清晰表达病痛,也不能有效沟通病情,面对承受自己孩子生病而焦虑不安、情绪激动的家长,儿科医生不得不担负起一边治病一边安抚的责任。多年的临床经验启示我们,儿童健康成长,医疗手段固然重要,家长对医学科普常识的了解也不容忽视,我们对患儿的诊治过程,也是对家长医学知识普及教育的过程。特别是像我多年从事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全家人的希望,儿科医生成为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坚强力量。疾病无大小,任何一个造成孩子痛苦的疾病在我眼里都需要认真诊治;病患无贵贱,无论病儿来自何方在我心中都像对待自己生病的孩子一样。每当痊愈的患儿绽开天真的笑脸,我心中都会充满自豪和力量。“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大医精诚,大爱无疆”。这就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理想!

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

看点:

孩子从出生开始都会尿床,但随着年龄增长绝大多数都会自己醒来排尿。究竟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不正常或者是疾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尿床的问题。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都不觉得孩子尿床是病,都以为是宝宝水喝多了、玩累了,或者认为孩子太懒,不爱起床,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造成的。我在门诊也经常会被家长问到关于孩子尿床的问题:“孩子长大了,尿床是否会自愈?”,“尿床对孩子有没有其他危害?”等等。

下面,我就把关于儿童尿床的一些问题,科普给大家。我希望让我们孩子的父母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前沿的信息。

知识点:

1. 尿床是不是疾病?

严重到什么程度属于不正常?儿童夜遗尿症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疾病,是指年龄大于或等于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器质性病变。

夜遗尿频度:

5-6岁≥2次/周

7-10岁≥2次/月

≥10岁1次/月

全身疾病的症状

2.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一般孩子在5岁左右就能自我控制排尿了,夜间如果要排尿会醒来;控制好的话,孩子可以一夜没有尿意感 会睡到天亮。如果孩子已经5岁了,每个星期还会尿2次以上的床,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遗尿症。

3.遗尿有几种类型?什么是原发性遗尿?什么是继发性遗尿?

原发性遗尿症是指自幼遗尿,没有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病除外器质性疾病。继发性遗尿是指之前已经有长达6个月或更长不尿期后又再次出现尿床。多由于精神创伤或行为问题所致,

4.如何确诊小儿遗尿症?病史,生活规律,排除全身

间歇性一过性遗尿通常见于膀胱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某些导致尿量增多的全是疾病所引起的遗尿:如慢性肾衰,尿崩症 ,肾小管疾病,糖尿病,神经对膀胱控制障碍:脊髓栓系综合症等;某些局部异常刺激如泌尿道感染,小儿包茎。包皮龟头炎 女童小阴唇粘连,外阴炎,肠寄生虫等因素。

5 .为什么五岁以后孩子还尿床,是否应早去医院治疗?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发现确实在这当中也有大约一定比例约15%左右孩子,或者有20%这样的比例,他会出现到五岁以后还继续延续他的尿床情况,不但尿床,次数不减少,而且尿床时间延迟到8岁,10岁甚至到成人都有。因此对于五岁以上孩子还有尿床症状,家长应该持有正确态度:第一不要过于慌乱和担忧,认为这孩子一定就是遗尿症。那么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说家长也不需要把孩子的精神上给予特别多的这种压力,过多的关注,让孩子自己也在精神上非常紧张,也有心理压力,那么在这种前提下,家长还要关注到五岁以后还在继续尿床的孩子,这样的话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所以说五岁内的孩子尿床,家长就在家好好的管理就可以了,无需到医院看病,但孩子都五岁多了,还频繁尿床。家长就要带孩子早期去看病,早治疗,早得到帮助。

6.尿床是疾病吗?不治疗会好吗?

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尿床。我们其实不必特别担忧,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把尿床实际上是一种现象,或者我们临床叫一种症状,可是真正能够称为遗尿症 或者我们把他视为一种疾病的情况 是有特殊的条件要求的。第一条件就是孩子满足五岁,就说自生下来以后一直尿床不断,到了五岁还在尿床。第二就是孩子尿床 它持续偶尔尿一次没关系,我们管它叫尿床症状。那么如果它持续3个月,天天都尿床,或一夜尿好几次,我们就把它视为疾病状态,就不正常了。因为在五岁以后,如果这么大了 频繁尿床,这就不正常了,我们就把它归为遗尿症的诊断,也就属于疾病状态。

7.为什么五岁以后孩子还尿床,是否应早去医院治疗?

对于五岁以后尿床 我们为什么主张让家长早去医院治疗,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儿童在学龄前期,还有一年多或者一年左右的时间,完全有条件在上学前把遗尿治好,这样的话就给孩子在入学的时候到一个新环境下一个充满自信的一个学习状态,那么这种情况比如说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对于孩子身心健康会不会有一些影响?严格的说,老人都说尿床不是病,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治也治不好,反正就让他尿去。但是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在尿床的儿童中发现,如果我们治疗比较早,在孩子的心理成熟阶段还没有到最关键的那个时期,尤其是在青春期前,这个时候我们希望在此之前有尿床的孩子能够得到有效治疗。

8.尿床会影响孩子生育吗?孩子有隐性脊柱裂会导致遗尿吗?

有许多家长有错误概念,说遗尿会影响孩子的生育,成人以后 ,从小尿床,长大以后会影响生育,尤其是男孩,错!不是这样的,尿床其实对生育没有任何影响。孩子有隐性脊柱裂,大家都知道,小孩在生长过程中,它的脊柱有一个骨性结构,脊柱它会慢慢的闭合,有的孩子在生后没有完全闭合,尤其是在骶尾骨那一带它没有完全闭合 许多家长就说脊柱裂 甚至有些医生都有错误的概念 说脊柱裂到致尿床的原因 ,这也是错误的,也是不对的,甚至有人去花钱做核磁共振,拍X光片,其实脊柱裂不是导致尿床的根本原因,但是确实也发现尿床的病人当中有一部分伴随有脊柱裂,但是脊柱裂不是导致尿床的原因之一 。如有脊髓栓系会出现继发性遗尿。(脊髓病变)

9.五岁之前的孩子尿床正常吗?需要到医院检查吗?

五岁之前的儿童实际上尿床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说他生下以后,新生儿期都会尿床。那么随着年龄增大,会逐渐尿床症状越来越少,接近五岁时候有许多孩子就不在尿了,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到医院检查。但是,虽然5岁时判断儿童遗尿症分界点,但是,如果孩子到了4岁还频繁尿床,家长就需要警惕是否是病态表现,应该有意思地训练排尿。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到医院去检查。

10.儿童遗尿为什么不能忽视?

有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排尿情况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学校老师也会告知家长,我出门诊的时候 ,家长描述孩子排尿症状大多数跟排尿功能异常有关系。家长会问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有没有危害等。我会跟家长了解孩子遗尿情况,并且按遗尿症诊断标准,孩子是有问题的,但它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孩子出现遗尿 我们首先评估是原发性和继发性的,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同。对原发性它属于慢性病,按期对症治疗会好的,家长不必紧张。但对继发性遗尿,我们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 做相应辅助检查明显病因,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治疗。不要认为不就是尿床吗?每天晚上睡前穿上尿布湿裤就可以了,家长千万不要有这种心态。儿童遗尿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临床上给患者看病心理和精神疾病要比其它疾病在治疗上更加复杂。并且对孩子危害和社会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继发性遗尿。更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因此对孩子出现排尿异常一定来医院专科就诊。

11.儿童遗尿对智力有影响吗?为什么说儿童遗尿对孩子自信心有影响?(孩子身心发育有影响吗?)

(1)尿床可影响孩子的体格生长发育,多数尿床的孩子身材瘦弱,矮小。

(2)尿床的孩子智力,记忆力可下降,且有多动倾向和注意缺陷。

(3)长期尿床,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对其完整人格的建立极为不利。尿床还会导致孩子自卑,孤僻内向,焦虑,抑郁等的发生,家长的误解和责备更是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老是尿床会使家长产生泪丧,无助的情绪,无法忍受时会产生很大的家庭压力,导致惩罚儿童,同时需要夜间换床单,安慰儿童等,长期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状态,带来健康隐患。

(4) 行为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

①行为障碍主要出现在男孩,高年龄,原发性遗尿症,非单一症状性遗尿症,单亲家庭,学习成绩差,和同伴关系差。

遗尿患儿行为障碍的显著影响是日间症状,学习成绩差,和同伴关系差。 家庭独立性低的遗尿症患儿容易出现行为障碍。

②焦虑情绪状态的相关影响

焦虑情绪;主要是出现在原发性遗尿症,不伴遗尿家族史,学习成绩差,和同伴关系差。

遗尿症患儿焦虑情绪障碍对学习成绩有相对影响。

家庭独立性低,矛盾性和亲密度差的患儿容易出现焦虑障碍。遗尿症患儿存在较为特殊的气质、心理特征、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行为健康问题。

③遗尿症患儿中,家庭类型,关系、日间症状、学习成绩、同伴关系是自我意识水平低下、行为障碍以及焦虑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是遗尿症患儿心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2.什么是单症状性夜遗尿?

单症状性夜遗尿是指患儿仅有夜间遗尿,不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不自主漏尿,有尿湿裤子表现。

什么是非单症状性夜遗尿?

非单症状性夜遗尿也称复杂性遗尿症,是指除夜间尿床外,日间伴有下泌尿系统症状(如膀胱及惹症状,尿失禁,排尿延迟等),常为继发于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

13.什么是夜间多尿?

是指夜间尿量超过同年龄段儿童预期膀胱容量的130%

14.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是指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症状特征的症候群,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15.什么是预期膀胱容量?

膀胱容量是指白天膀胱充盈量。EBC计算公式30+(年龄×30)毫升

16.什么是最大排尿量?

是指24小时内出现的单次最大排尿量(早晨第1次排尿除外)该排尿量需在膀胱日记中保持纪录过3-4天。

17.什么是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性膀胱容量(FBC)减少,逼尿肌不稳定和尿道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收缩。功能性膀胱是指白天膀胱充盈至最大耐受程度时膀胱充盈量,相当一部分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较正常儿童减少。逼尿肌不稳定是指在膀胱充盈过程中发生无抑制性收缩,逼尿肌不稳定本身可导致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此类患者常伴有白天尿频,尿急症状,甚至有湿裤现象。对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反应欠佳,对一些顽固性遗尿 尤其应警惕有无后尿道梗阻。

18.什么是漏尿?

漏尿多指白天不知不觉将尿液排出体外,临床常见内裤尿渍或浸湿。(家长带孩子就诊率占35%)

19.孩子为什么尿床?

(1)排尿生理:随意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大脑皮质控制,其反射中枢在骶髓。大脑皮质对骶髓的排尿中枢有抑制作用,当尿夜 液在膀胱充盈到一定的程度时,膀胱压力急剧升高,大脑皮质解除对骶髓排尿中枢的抑制,排尿中枢传出运动冲动,引起排尿。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可刺激排尿中枢,使逼尿肌收缩,在膀胱充盈不足时也可引起排尿,即(ˇ?ˇ) 想~排尿就排尿-称为自主性排尿。

(2)发病机制:①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或发育迟缓:我们知道完成排尿的神经高级中枢位于脑干和骶髓,婴幼儿排尿主要由次高级中枢控制,其排尿的控制是一种反射性行为,也就是说;膀胱充盈时诱导逼尿肌收缩并协调性引起括约肌舒张。整个过程无意思参与,发育完全后,正常情况下排尿控制指令则由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发出,若发育不全, 则报留婴幼儿排尿特点,使睡眠大脑皮层控制能力下降。即出现遗尿。②大脑觉醒功能-感受尿意自发觉醒。③膀胱、肾脏反射。

(3)小儿排尿功能完善

①膀胱容量正常增长。

②括约肌主动控制不断完善。

③成功训练促进成熟。

④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发育。

⑤多系统参与:泌尿、内分泌、心理(自闭症,抽动症,多动症)

(4)小儿排尿行为的成熟

从不加控制的婴幼儿期排尿模式过渡到社会行为相符的成人排尿模式。1-2岁开始有意识自主排尿;3岁日间储尿、控尿、夜间觉醒;4岁时基本可以控制排尿。

如果以上哪个环节出现异常;①睡眠觉醒异常。②夜间多尿,③抗利尿激素减少,④膀胱功能紊乱。

20.引起小儿尿床的原因都有哪些?

首先了解遗尿症分类

按症状分类:

(1)单一症状夜间遗尿:不伴有白天膀胱症状(夜间遗尿)

(2)非单一症状夜间遗尿:伴日间症状(尿急/尿失禁)

排尿次数异常/排尿延迟

憋尿/排尿不畅

按病因分类:

(1)原发性夜间遗尿症:之前时期没有不尿床的记录

(2)继发性遗尿症:之前停止尿床至少6个月

21.原发性遗尿症的病因

①遗传易感性:如果父母单方小时候曾经有遗尿,那么孩子会有30%-50%的几率患此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曾经有遗尿 那么孩孩 会70%几率患此病。

②睡眠和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膀胱充盈的传入冲动不足以使患儿从睡眠转 入觉醒状态,甚至许多患儿被错误诱导进入“一个有良好排尿环境,”的梦境中,并在“排尿”

③神经内分泌因素:遗尿患儿在夜间缺少正常垂体激素--精 氨酸抗利尿激素(AVP)的分泌,导致相对较多的夜间尿量和较低夜间尿渗透压。除血管加压素日夜节律紊乱外,可能同时还有肾功能(如肾小管-肾小球反馈)紊乱。

④心理异常;精神紧张,据他统计,父母不和,父母离异 ,失去双亲,精神受刺激和升学前的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待精神缓和及情绪稳定后会逐渐消失。

⑤不良排便习惯:有些儿童习惯过度抑制排尿 和排便,如两腿交叉扭曲或坐在脚后跟,每天排尿2-3次和严重便秘,明显增加遗尿和尿道感染的机会。

⑥膀胱功能障碍和尿道感染:膀胱功能障碍包括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不稳定,下尿路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收缩。(主要是不稳定逼尿肌收缩)。

22.继发性遗尿症病因;

(1)生理发育延迟的基础

(2)需要积极寻找继发原因

(3)神经、内分泌、肾脏、心理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病变

泌尿器畸形(如包茎,女童小阴唇粘连)

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精神心理异常、药物。

(4)家庭教育,生活习惯的影响;过长时间穿尿不湿;过敏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 腺样体肥大)等。

23.遗尿症对孩子有影响吗?

遗尿只是现象,多是生理发育延迟的一种表现,包括:多动、注意力差、自卑、焦虑、情绪障碍、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差。存在潜在器质性疾病及生理疾病可能,包括泌尿、神经、内分泌、生理等多系统问题。有20%-30%的遗尿症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24.治疗遗尿症-报警器作用机制有哪些?

报警器作用机制:当患儿夜间出现尿湿是,即可触发报警器铃声与膀胱刺激同时出现,,来促醒患儿觉醒,来排尽余尿,大约经过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后,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条件反射,,患儿可由被最初报警器换醒逐渐过度到最后停用保警器而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而自行起床排尿。临床验证报警器的使用可以增大膀胱的储尿量。

25.遗尿怎么治?这个问题也是今天科普大家要明确掌握

我国根据《中国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对儿童夜遗尿治疗评估策略

评估策略:(专家共识)

(1)采集病史(了解家族病史,外伤史。出生史。遗传病史)

(2)辅助检查:尿常规(尿液分析)(蛋白尿,尿糖测定)

(3)血液检查、泌尿系统B超;膀胱容积,残余尿量,膀胱壁厚度,输尿管有无狭窄

(4)必要可拍摄尾骨X光片(除外隐性脊柱裂);

(5)必要时结合症状核磁共振

(6)尿床日记(白天漏尿、尿量、频率)

(7)大便:有无便秘

根据上述检查和症状评估最佳方案

明确尿床日记:

①是评估儿童膀胱容量和评估夜间尿量增多、NP存在的主要依据。

②了解日常生活习惯、夜间饮水、遗尿、尿量等情况。

③生活习惯改善后应再次评估疗效。

四个方面:夜间尿量多?膀胱容量小?依从性意愿?生活行为、家庭情况。

④辅助检查:尿液检查(糖尿、细菌尿、血尿、蛋白尿、尿比重)。

超声检查:双肾、输尿道、膀胱厚度、最大储尿量、残余尿量)

便秘时可增加直肠直经检查

尿流率:对白天有漏尿症状

必要时做尿流动力及腰髋部MRI。

治疗原则:(1)基础治疗(2)一线治疗(3)其他治疗

基础治疗:

饮食习惯:少吃刺激性食物,晚餐早

日间摄入充足水分(不含咖啡因及刺激性食物,睡前两小时限水)

排尿习惯:日间2-3小时排尿一次,睡前把尿排空,避免使用尿布裤。

睡眠习惯:睡前减少运动

去除伴发问题:便秘、OAB、小儿包茎、阴唇粘连、心理、过敏反应(通气功能障碍)

奖励机制:健康教育

26.为什么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是治疗遗尿症一线治疗?

首先明确治疗要求:

(1)生活质量

(2)发育落后(延迟)

(3)潜在疾病

(4)继发问题

治疗前评估:

(1)了解治疗意愿

(2)分析遗尿原因(继发性和原发性判断)

(3)筛查伴发问题

(4)遗尿发展和缓解趋势(用药后 症状改善 ,药物递减,尿床日记跟进)

(5)对遗尿和治疗认识(家庭宣教,奖励机制)

27.为什么夜间多尿是去氨加压素应用的最佳适应证?

夜遗尿儿童出现夜尿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在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分泌高峰在生理情况下为夜间23点至凌晨4点,抗利尿激素昼夜分泌节律异常是导致遗尿发生的重要因素。

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高度选择性天然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类似物。作用机制为刺激脑垂体后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复吸收增多,夜间排尿量减少,膀胱容量扩大,觉醒状态降低。因此去氨加压素是治疗单一夜遗尿症的首选药物。临床验证:去氨加压素安全性良好,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较小。

28.遗尿症患儿心理行为评估相关影响因素有哪些?

(1)心理行为状态评估:

①遗尿症患儿人格特征

②遗尿症患儿气质特征

③遗尿症患儿家庭环境特征

④遗尿症患儿自我意识状态

⑤遗尿症患儿行为状态

⑥遗尿症患儿情绪状态

(2)影响因素

①自我意识水平相关因素

自我意识水平低下,主要出现在男孩,高年龄,单亲家庭,家庭关系差,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成绩差,和同伴关系差的遗尿症患儿。

②行为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

行为障碍主要出现在男孩,高年龄,原发性遗尿症,非单一症状性遗尿症,单亲家庭,学习成绩差,和同伴关系差。

遗尿患儿行为障碍的显著影响是日间症状,学习成绩差,和同伴关系差。

家庭独立性低的遗尿症患儿容易出现行为障碍。

③焦虑情绪状态的相关影响

焦虑情绪主要是出现在原发性遗尿症,不伴遗尿家族史,学习成绩差,和同伴关系差。

遗尿症患儿焦虑情绪障碍对学习成绩有相对影响。

家庭独立性低,矛盾性和亲密度差的患儿容易出现焦虑障碍。

结论:遗尿症患儿存在较为特殊的气质、心理特征、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行为健康问题。

遗尿症患儿中,家庭类型、日间症状、学习成绩、同伴关系是自我意识水平低下、行为障碍以及焦虑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是遗尿症患儿心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9.家长能为遗尿的孩子做些什么? 遗尿的孩子生活和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1)家长要了解什么是遗尿(单一症状夜遗尿,非单一症状夜遗尿,原发性和继发性,日间遗尿)夜遗尿继发因素(癫痫 ,虫症)了解遗尿 及时就医。(2)对遗尿的孩子每天要写排尿日记(日间日记用于评估膀胱容量。为确保准确性,日间最大排尿量的测量需要进行至少3-4天,日间发生的任何漏尿和液体输入量的纪录)(3)生活护理:正确面对儿童遗尿,饮水习惯,日间摄入足够水分,少喝饮料,睡前2-3小时尽量限水。晚餐后不易过早睡觉,睡前尿排空,定时排尿,保持大便通畅,拒绝便秘。保证睡眠8小时以上。睡前避免过度疲劳或兴奋(看电视玩手机)。(4)做好每天尿床日记 ,多鼓励和奖励机制。避免受到指责和惩罚,鼓励患儿进行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建立奖励机制,对有心理问题对症治疗,必要时要看心理医生。饮食方面:吃;一日三餐:别吃太咸,少吃富含钙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晚餐时间与睡觉间隔2-3小时 睡前一小时口服弥凝后8小时禁水。弥凝有一定促醒作用,排尿报警器不适用每晚遗尿频率>2次的患者。喝:全天饮水量如同龄人,早中晚均匀分配:睡前1.5-2小时内限水。,晚餐及餐后饮水量不宜超过预期膀胱容量的2倍,少喝咖啡,茶,果汁及碳酸饮料。不要忽视服药的饮水量。每天做好排尿日记,注意药物或干预措施的顺应性;疗效不佳者再评估与进一部检查,重视沟通与指导;心理评估和干预。

30. 什么是懒膀胱综合征?能治好?

遗尿患儿常伴有日间排尿次数减少和不完全排尿,可能和尿床后潮湿等不适刺激或父母要求其憋尿训练有关,长此以往可导致膀胱溶积明显增大且顺应性良好,逼尿肌反射存在,但收缩时间较短,常不能完全排空,存在残余尿,排尿时常使用腹压辅助排尿,尿道括约肌常协同良好,一般没有膀胱输尿管反流。也有学者研究发现:3.4%的原发性夜遗尿患儿膀胱容量增大,膀胱的慢性扩张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充盈性尿失禁或压力性尿失禁。

31. 什么是精神性非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有哪些?怎么治疗?

通常为遗尿患儿家长性格比较固执且不耐心,把孩子尿床当成一种故意行为而谴责,孩子则常因尿床受到精神上或肉体上的惩罚,孩子迷茫,压抑和担心尿床带来一切后果的恐惧成为孩子的主要心理状态,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排尿,因此平日尽可能收缩尿道外扩约肌来达到控尿目的。因此病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的一种获得性异常踪合征,以逼尿肌收缩时尿道括约肌也同时收缩为主要特征。并可造成下尿道梗阻。临床表现:膀胱容量明显增大且顺应性减低,充盈期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明显,排尿期逼尿肌反射亢进且尿道外扩约肌间断痉挛而膀胱排空不良,常有大量残余尿,约50%的患儿有膀刚输尿管反流等类似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表现。但脊髓MRI检查正常。治疗方法:基本目标:保护肾功能,具体治疗方法:泌尿疗法,药物治疗,清洁间歇导尿。生物反馈 肉毒素注射液,膀胱扩大术。

32.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有哪些?治疗方法?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支配和协调排尿功能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损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失调。在儿童中最主要的病因为神经管发育异常,如脊膜膨出,脊髓栓系。除此之外,肛门直肠畸形(高为肛门闭锁)骶尾部崎胎瘤,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感染 也是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常见基础疾病。外伤和糖尿病少见。膀胱和尿道功能:一定的容量储尿并通过合适的形式将尿液有效的排空,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赖于完整的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盆底肌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活动才能完成正常的儲尿和排尿功能。 临床表现:排尿费力,尿流无力,膀胱胀满并有大量残余尿量,会导致反复发热性泌尿系感染 表现非特异性症状:包扩发热,嗜睡,无力,厌食,恶心,呕吐及膀胱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还有腰痛,腹痛,腹部包块,生长发育障碍及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伴有神经性肛肠功能障碍,表现便秘,排便困难,和肛门污粪,(大便失禁)可伴有双下肢足部不对称,畸型和步态异常,。

治疗方法: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肾功能及下尿路功能,MRI有助于神经管发育异常的基础病变,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除外膀胱输尿管反流,尿动力学检查更是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治疗方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治疗方法:治疗原则;(1)保护肾功能,避免上尿路功能损害,(2)防止泌尿系感染,(3)改善异常的膀胱尿道功能,达到低压,高容量及可控要求,避免长期流置导尿管,对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生物反馈治疗。

中医治疗儿童遗尿症有哪几种方法:1.药物,2外治疗法。3针灸治疗

安冰
安冰 主任医师
垂杨柳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