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崔经文 人已读
操作前准备
①经皮肾镜检查为有创操作,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经皮肾镜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②影像学检查:术前需要完善超声、X线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必要时行 CT、MRI以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以便全面了解患者肾脏、输尿管解剖结构特点、结石位置、大小等情况,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③实验室检查:常规需要完善血常规、凝血、肝肾功、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检查,如怀疑尿路上皮肿瘤者应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如怀疑尿路结核者需完善结核病的有关检查。④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尿培养有细菌存在,则需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使尿液无菌,即使尿培养阴性,手术当天也应该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⑤经皮肾镜检查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出血、周围器官损伤、情况严重时需要中转开放手术甚至肾切除等情况,术前应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果经皮肾镜检查术是为了处理肾结石,那么必须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和结石对肾功能的损害,结石残留在术前是难以预料的,残留的结石可以结合体外碎石和药物排石治疗。
操作步骤
全身麻醉或椎骨内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向患侧输尿管内插入4~5F的输尿管导管,向该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肾积水。改俯卧位或俯卧位患侧垫高30°,在B超或X线引导下于11肋和12肋间或12肋下缘,肩胛下角线和腋后线范围内向目标肾盏穿刺。穿刺入肾盏后即有尿液流出,可立即插入导丝,导丝插入深度应超过针头5~6cm,过多则易发生扭折。经穿刺针放入导丝后即可将穿刺针拔去,用Teflon扩张器由5F一直扩至12F,取出12F扩张器,以9F金属扩张器沿导丝放入肾内(也可使用气囊导管扩张器扩张),固定其深度,然后在其外逐渐增大扩张器至22~24F(通道大小根据情况调整)。此时取出22~24F扩张器,将镜鞘套于22F扩张器外放入肾内,取出全部扩张器,即建立了经皮肾通道。将肾镜置入镜鞘中,接冲洗液,以低压冲洗较为安全。利用镜体转动及进退观察肾盂全貌,进退过程中,特别是外退时,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退至肾实质或肾外时,可见水肿的组织及脂肪,出血也较多,应当避免。有时可向头侧抬起镜体外端,多可清晰看到输尿管上端。但有手术史、周围有粘连者则较难做到,不可勉强。观察及治疗结束后即可将肾镜取出,置入肾造瘘管。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