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rlin综合征,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Gorlin综合征,又称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 NBCCS)或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CNS),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几乎完全外显率和多种临床表现,相关症状多达100余种,主要表现为先天发育异常和对某些肿瘤易感,发育异常主要包括过度生长、智力低下、神经管闭合不全、骨的异常如分又肋和多指畸形、颅内钙化、手足的粉红色小凹陷等。1894年第1次被报道,而后于1960年由Gorlin和Goltz首次定义,常见于白种人,发病率约1/6万。
01NBCCS症状
临床表现包括皮肤损害、口腔损害、骨骼损害、眼部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1、皮肤损害
①基底细胞癌:是NBCCS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可发生于疾病的各个阶段。损害好发于面部、胸背部,亦可累及外生殖器。损害表现为肤色结节、丘疹或溃疡性斑块,大约30%的NBCCS患者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类型的基底细胞癌。
②掌跖凹陷:约30%~65%的NBCCS患者在10岁左右出现掌跖非对称性凹陷.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皮损的发生率逐渐增加,20岁以上者可达85%。儿童阶段发生掌跖凹陷是诊断该病的有力证据。
③多发性色素痣:20岁以下患者发生率为30%~50%。20岁以上者为70%。痣多呈肤色或褐色。部分皮损在数天或数周内迅速变大。但大多数处于静止状态。
2、口腔损害
复发性颌骨囊肿为主要的口腔损害,约见于90%的患者。此类囊肿又被称作角化性囊肿,其特征为外层包以薄的纤维膜,内层衬以角质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好发于下颌骨,其中44%见于下颌角,18%见于毗邻切牙和尖牙处,可同时累及上下颌骨。
3、骨骼损害
骨损害包括颅骨结构异常(枕额围增加,眶距增加)、脊柱侧弯、骨畸形(骨分叉、骨增宽、骨融合),部分肋骨缺失或发育不全。
4、眼睛损害
NBCCS患者中发生各种眼部疾患的几率远高于普通个体,包括眼距过宽、眼球突出、旋转性眼球震颤、斜内视、先天性白内障、眼眶囊肿、小眼征、霰粒肿以及虹膜、脉络膜、视神经缺损等。
5、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大脑镰部片状钙化(70%~85%)、小脑幕钙化(20%~40%)、岩床突韧带(20%)和鞍隔区钙化(60%~80%)、蝶鞍桥接处完全或部分钙化(25%)。脑膜点状钙化罕见。上述病变可能不会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利于确诊。
6、其它
还可出现泌尿生殖系统损害、肠系膜囊肿(单发或多发性乳糜性肠系膜淋巴囊肿)、心血管系统损害及其他肿瘤等。
02NBCCS病因
Gorlin综合征病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NBCCS的发生与PTCH基因异常有关,此基因与果蝇发育基因Ptc(patched)同源。Ptc基因是一种隐性肿瘤抑制基因,当Ptc基因突变或失活时,Smo可能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导致hedgehog信号转导网络系统功能紊乱,下游靶基因被持续激活从而发生各类肿瘤。
03NBCCS检查
1、体格检查
患者眶距过宽,下颌轻度前突,面型不对称,牙槽裂。
2、皮肤科检查
胸腹部、背部、四肢散在数十个粟粒至蚕豆大小、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境界清楚,表面粗糙,轻微隆起。双手掌可见数个黄豆大小界限清楚的红斑。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无异常。
3、影像检查
胸部x线片及B超未见异常。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腰椎及骶尾椎正侧位x线片、曲面断层x线片均无明显异常。
4、组织检查
腹部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内有基底样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团块边缘为栅状基底样细胞增生,收缩间隙不明显。团块周边可见多数色素颗粒沉积。
5、基因检查
PTCH1和PTCH2的突变检测有助于NBCCS的诊断。
NBCCS的诊断标准
NBCCS的确诊需要符合以下两个主要标准或一个主要标准加上两个次要标准。主要标准包括:
①多发性基底细胞癌(>2个)或患一个基底细胞癌但年龄小于20岁。
②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牙源性角化瘤。
③掌跖凹陷(3个或以上)。
④大脑镰的层状钙化。
⑤分叉肋、融合肋或肋骨显著倾斜。
⑥一级亲属患有NBCCS。
次要标准包括:
①与身高明显不协调的巨头畸形。
②先天性畸形:唇腭裂、前额隆起、中重度眶距增宽。
③其他的一些骨骼异常:高肩胛畸形、明显的胸骨畸形(鸡胸)、手足并指(趾)。
④影像学异常:蝶鞍桥接、脊柱异常如半椎体、
椎体融合、或椎体过长,手足发育缺陷。
⑤卵巢纤维瘤。
⑥成神经管细胞瘤。
04NBCCS治疗
NBCCS的临床治疗由于NBCCS损害涉及多系统,故其治疗也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基底细胞癌的治疗
①要尽可能保留正常皮肤,减少瘢痕形成和其他不良反应。刮除术和电干燥疗法简单、快速、有效,治愈率92%~93%。可单独治疗或联合外科刮除术,适用于多发性浅表型病变。外科手术切除术适用于皮损数量有限的患者。
②联合光 动力疗法 ,外用 药物(5%的咪喹莫特 、0.1%的维 A 酸霜、5%的 5-氟尿嘧啶 ) 。
2、牙源性角化性囊肿的治疗
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扩大治疗和根治。保守治疗即定期清除骨床内肿块,适用于一般的骨髓腔内囊肿。但由于周围骨存在微小的卫星病灶,故此法复发率高。若此法联合药物治疗或器械刮除周围骨卫星病灶则效果更佳。
3、成神经管细胞瘤的治疗
成神经管细胞瘤是位于后颅窝的恶性肿瘤,早期确诊的成神经管细胞瘤通常要考虑其是否为可疑的NBCCS。外科根治切除术联合放化疗通常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4、其它治疗进展
近年来对NBCCS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针对PTCH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拮抗剂研究有希望应用于NBCCS的治疗。常染色体隐性NBCCS的基因定位和NBCCS的临床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
05相关药物
咪喹莫特 、维 A 酸霜、5-氟尿嘧啶
06部分诊疗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李航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皮肤肿瘤诊治,皮肤外科手术,毛发移植,腋臭治疗,白癜风外科治疗、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等。
出诊科室:皮肤科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时间变动以科室公布为准
北京协和医院
刘洁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皮肤肿瘤、皮肤淋巴瘤、痤疮、硬化性萎缩性苔藓、银屑病、湿疹、白癜风等。
出诊科室:皮肤科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周四、周五全天
时间变动以科室公布为准
07日常注意事项
1、患者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尽量放松心情,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敢地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化学物质。常用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逗留在室外及阳光下直接照射,外出最好使用防紫外线的雨伞等外用物品。
3、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保证室内光线充足且明亮,调节好室内的温湿度。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