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宏涛 三甲
张宏涛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

【一问一答】之卵圆孔未闭

1289人已读

1、问: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么?

答:三岁以内算是卵圆孔未闭(PFO)的生理性闭合期,在此期间,我们可以视其为“正常”,而超过三岁,则真正定义为“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经常可持续至成人期。

2、问:卵圆孔未闭常见么?

答:非常常见。在成人中,大约25%-30%存在PFO,只不过很多人并不常规筛查心脏彩超而已。

3、问:卵圆孔未闭到底多大年龄能闭合?

答:多数情况下,伴随着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卵圆孔便会功能性闭合,真正达到解剖性闭合一般需要5-7个月,快则一周,而多数在2岁内闭合(也有人说1岁内)。超过三岁则闭合率下降,不过,随着年龄增长,PFO患病率可逐步下降,30岁之前大概34%,30-80岁时25%,80岁以上则为20%。

而对于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心病的患儿,其PFO闭合时间则会延迟

4、问:卵圆孔未闭是如何发生的?

答:卵圆孔是胎儿期正常存在的循环通路,出生后”废弃“。简单理解,它就像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一扇门,胎儿期保持开放,出生后应该关闭,最终彻底与四周墙壁融合。而卵圆孔未闭则表示这扇门没有会化为墙壁。不过不用紧张,卵圆孔大部分时候仍然保持”紧闭房门“的状态,或者轻微开启导致的少量左向右分流。不过有一点不好,这扇门在受到”暴力“作用下会逆向开启,比如咳嗽,尖叫,便秘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此时心房间血液分流方向会变成右向左。

5、问:卵圆孔未闭的大小会变化么?

答:会。随着年纪增长,心脏的增大,PFO大小也会随之增大。10岁前平均大小3.4mm,成年人大概平均4.9mm,90岁以上则为5.8mm。

6、问:卵圆孔未闭与房间隔缺损是同一个病么?

答:非也。正如前面比喻,PFO类似房门,门是正常的,完整的,只不过门可以开启。而房间隔缺损则代表这扇门是破损的,有洞的,这种自然是明显的异常心脏畸形。这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完全不同,但如果房间隔缺损的位置正好在卵圆窝,且比较小,那么引起的心房间左向右分流表现是一致的。只不过,少量的左向右分流,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对心脏功能,对生长发育,都没什么影响。说人话就是,没啥事儿。

7、问:卵圆孔未闭会遗传么?

答:有一定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早产、家族遗传及父母吸烟暴露等因素可导致PFO患病率增加。不过有个有趣的现象,在PFO患者的姐妹中,77%的概率会合并PFO,而无PFO人群的姐妹中,这个概率为25%,男性中则不存在这种现象。

8、卵圆孔未闭需要治疗么?

答:这也是门诊家长们最多问到的一个问题。先说结论,PFO的治疗存在争议,对其研究也在一直进步,所以关于它的治疗没有绝对对错。说人话就是,治疗很简单,效果不一定明确。

大部分PFO患者可以终身保持无症状,因此无需治疗。但正如前述,一些特殊动作会导致PFO逆向分流,而此逆向分流可能与偏头痛、隐源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减压病有关。说通俗点,这类人群可能不适合去玩潜水、举重,且可能在儿童期、青春期或者成年后发作不明原因的偏头痛。

有研究显示,约5%的缺血性卒中系卵圆孔未闭所致,有40%~56%的隐源性卒中存在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患者的偏头痛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为16%~64%。近年来一些中心提倡对这类患者进行防治性介入封堵治疗,部分患者效果显著,但也有一些患者术后头痛没有减轻,甚至恶化。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做完介入封堵的患者,术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半年左右,而我们知道,阿司匹林在治疗偏头痛方面也是”老药“了。

所以,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排除所有可能导致偏头痛的其它因素后,如果患者的卵圆孔比较大、检查中发现右向左分流量大,属于高危PFO,且症状特别明显,此时或许选择介入封堵治疗更合适些。

当然,以上是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的考量,而真正施行介入封堵的为心内科医生,所以他们话语权更大。门诊上碰到偏头痛的青少年,如果合并卵圆孔未闭,我们多数会建议去大的心脏中心就诊,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8、家长能做些什么促进卵圆孔闭合么?

答:好吃好喝供着就行,没啥可做的。

9、卵圆孔未闭如何诊断?

答:超声心动检查,即心脏彩超,金标准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和右心声学造影。大部分婴幼儿只需普通超声心动即可。

以上即为关于卵圆孔未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如有疑问,请评论区留言。


张宏涛
张宏涛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