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扩心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新方法 —经心尖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其特征为左心室、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左束支传导阻滞、房颤、室早、室速等),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等,并逐渐出现心力衰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劳累后气短,甚至夜间不能平卧。治疗上缺乏特异的方法,抗心衰药物是治疗的基石,不同阶段可能会采用房颤消融、二尖瓣修复或置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可以认为是一种心脏起搏器)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需要心脏移植。因为,扩心病的治疗,面临多重选择,且临床效果有时也不尽如人意,所以比较棘手。
近期来自江苏的殷先生(化名)就碰到了这样的难题,因为夜间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诊断二尖瓣重度反流,心衰,因为当地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来到我们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术前诊断,发现殷先生的病因就是扩张性心肌病,而且由于未能及时诊治,已经出现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高压、房颤、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这些都代表已经发展到扩心病的中晚期阶段。
那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1. 房颤消融,对于合并瓣膜反流的扩心病,转复成功率低,且容易复发;2. 开胸做二尖瓣修复和置换,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且风险偏高;3. 人工心脏或心脏移植,费用动辄几十万,且心脏供体有效。因此,这些方案对殷先生的病情,均不是很满意的选择。
经过心外科专家组会诊,认为可以采用最新的微创经心尖经导管技术治疗。这种技术来源于外科的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临床有效性经过数十年的验证。而经导管的“缘对缘”技术,于2019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扩心病合并的二尖瓣反流,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0万以上的应用经验。但我国开展此技术较晚,目前,在上海也只有几家医院的心外科可以开展,上海市胸科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在详尽的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麻醉,消毒,心超定位,左胸小切口,缝荷包,穿刺,跨瓣,进器械,托瓣,夹持,释放等一系列步骤,一气呵成,整个手术过程只有1个小时左右。术后10个小时左右,殷先生就从监护室转回了心外科病房,第2天就开始下地活动,第3天复查心超,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二尖瓣反流量从术前73ml下降到27ml肺动脉压力从58mmHg 降到37mmHg,EF值从39%上升到55%),尤其是扩大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也缩小到正常范围,治疗效果甚至超过预期。


目前,我们团队采用该技术,已成功治疗多例高危高龄的二尖瓣反流患者,既包括85岁的患者,也包括严重低体重的老太太(34kg),既包括二尖瓣腱索断裂的病例,也包括左心房或心室扩大导致二尖瓣反流的病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是张步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