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礼扬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人民医院
手足外科
足踝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规范化治疗
983人已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发生关节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发病年龄大多在16-55岁,男女比例为1:4;15%-17%的患者足部受限受累,拇趾跖趾关节是最常受累位置。

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手指和足趾的破坏严重,导致畸形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病因:
- 多种病原体感染
- 遗传
- 免疫紊乱
- 生活环境与身体状况影响
病理:
此疾病的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炎,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
临床表现:
- 一般症状:RA常缓慢起病,有乏力,食欲缺乏,体重减轻及发低烧等症状。
- 关节表现:①最常见双手近端之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出现症状②其次为足跖趾关节与后足的关节出现症状,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指关节呈梭形肿胀,晚期可畸形。③晨僵,早晨起床后出现关节僵硬,持续时间常与病情活动程度一致。
- 足部类风湿导致前足发生拇外翻、跖趾关节脱位和半脱位并发爪形趾,突出的跖骨头形成痛性胼胝甚至溃疡,趾间关节屈曲挛缩,形成背侧痛性鸡眼和趾端鸡眼,穿鞋困难,行走后足部肿胀。
- 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受限,晚期表现为关节破坏,僵硬,难以行走。

类风湿导致前足畸形

类风湿导致踝关节肿胀,疼痛

类风湿导致关节破坏,后足内翻
非手术治疗:
RA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阻止不可逆的骨损害,尽可能的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严重者可功能位石膏固定;在固定期间,坚持进行肌肉的收缩训练,并定期拆去固定物,做关节的功能锻炼。
- 药物治疗:抗风湿药物联合非甾体药物抗炎治疗。
- 理疗:促进局部血循环,促进代谢,消肿止痛。

踝泵运动

抓趾训练
手术治疗:
- 前足RA的手术治疗:前足重建术(拇趾跖趾关节融合,其余趾关节切除成形术)

术前X片

术后X片


- 中足RA的手术治疗:第一跖楔关节受累最常见,可选择跖楔关节融合手术治疗。

类风湿导致中足关节破坏,足弓塌陷

术后融合中足关节,恢复足弓
- 后足RA的手术治疗:主要表现为跟骨外翻,中足足弓塌陷。常合并踝关节破坏。可选择截骨融合等骨性稳定手术,即可矫正畸形和减轻症状。

踝关节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或者消失


融合踝关节手术术后正位片

融合踝关节手术术后侧位片
本文是才礼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