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情胜情 调理气机
中医认为情志生于五脏,而五脏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情志疗法主要根据:“五行相胜“之法,巧妙地运用心理作用,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的过激情志,有效地调节这种情志所产生的疾病,从而达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故又称为“情志相胜法”。
了解到一位妇女已是更年期,肾气衰退,易恐惧,担心下岗,为子女升学就业担忧等,出现焦虑症状后,当神经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积蓄过多,就可能造成心智障碍,即中医讲的负性情绪致病。
四步疗法心身同治
1、心身同治、个体化治疗;
2、心理治疗、然后诱导宣泄;
3、利用喜胜悲忧的道理;
4、交流治疗的心得体会:
①笔者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中医心身同治与现代心理咨询结合在一起。首先在明确躯体疾病诊断(心身医学称之为阴性诊断)的基础上,然后收集分析个体与环境的精神应激资料。强调心理测量、精神、精神生理学等检查;重视包括患者多种情感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在内的临床表现。这种针对疾病精神问题,借助于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所进行的特异性检查(心身医学称之为阳性诊断),其所获得的是心理与躯体两方面的诊断结论。提出患者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本人为自身康复的潜力,共同防治心身疾病的思想。躯体、心理相结合综合防治心身疾博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病痛和早日康复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医疗方案。
②心身同治的关键是治疗上应该面对“病人”而不只是“病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处在不同的环境下,更有其个性合心理特征。所以应克服单纯强调生物因素的弊端,须懂得考虑患者所处的环境条件,抓住就诊中陈述的生活事件,再按照病人的心理特点和情志状态来施行心理治疗。临床实践表明,医生的语言是良好的安慰剂,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在研究和理解合种病人形型色色的心理后,善于一语道破病人的顾虑,让病人茅塞顿开,心情舒畅,有些症状随之缓解,这样的病例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专家们认为:单纯的药物治疗乃至手术治疗都很被动,应注重投医心理、正常用药、心理咨询的重要,并呼吁医生于患者的对话逐渐消失是错误的,医患之间应该敞开胸怀畅谈,面对临床检查必须慎重。
③心身疾病患者求医都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心理)因素的。提高患者认知水平,让患者达到心理满足。须要在咨询中、交流中让患者解除潜意识的冲突,这是关键的两件事。具体做法上: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倾诉;将心比心的态度、不断体会病人的痛苦和情感,理解病人;为实施心身同治所制定的康复计划需要医患真诚合作,采取平等待人的商讨态度。对于心理障碍的患者,合理暗示将起到重要作用。病人除注射、用药等治疗消除病痛外,往往还有不安全感,这时的安慰和鼓励尤为重要,一般是用开导说服的办法。
④诚如著名前苏联阿若欣院士所说:“人类已进入情绪(心理)重负的非常时代,要想克服这种状况,只由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地克服所谓的情绪应激,对源于因紧张、焦虑等不情绪而致的心身疾病,中医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医师要教给人们如何自我控制和掌握适度宣泄的技巧和方法,唯有这样才能逐渐由浅入深,达到中医所描述的“恬淡虚无”的境界。所以,现代中医只由对病人的心身两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才能使医患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并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病人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善的潜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