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志强
王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普外科

肛瘘的诊治(一)

669人已读

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肛瘘


什么是肛瘘:

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感染性通道,约占肛肠疾病的25%,仅次于痔

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

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


肛瘘的病因:

主要是细菌感染

肛隐窝·肛腺导管·肛腺 → 肛周脓肿

脓液在肛周流窜或在肠粘膜下滞留,当脓肿自溃或切开后形成肛瘘

因化脓性感染发展而成的肛瘘约占肛瘘的95%以上,其次是克罗恩病、直肠炎、直肠癌等


肛瘘的形成和发展: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早期细菌入侵阶段:

(二)脓液形成阶段:

(三)瘘道形成阶段:

肛瘘的分类:

按瘘管位置高低:

(1)低位肛瘘 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瘘管)和低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2)高位肛瘘 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瘘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1)肛管括约肌间型 约占肛瘘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大多在肛缘附近

(2)经肛管括约肌型 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可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上。

(3)肛管括约肌上型 为高位肛瘘,较为少见,约占4%,瘘管在括约肌间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皮肤。

(4)肛管括约肌外型 最少见,仅占1%。多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的后果。瘘管自会阴部皮肤向上经坐骨直肠间隙和肛提肌,然后穿入盆腔或直肠。这类肛瘘常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Crohn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


肛瘘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呢:

(1)主要症状:肛瘘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

(2)其他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

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搔痒,有时形成湿疹

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伴有寒战、高热、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

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

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数目及与肛门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肛瘘很有帮助: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


肛瘘的检查方式有哪些呢:

1.直肠指诊

确定内口位置对明确肛瘘诊断非常重要

肛门指诊时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索样瘘管

2.肛门镜检查

3.影像学检查

肛管超声和盆腔MR检查能提高肛瘘的诊断率

对于复杂、多次手术的、病因不明的肛瘘患者,应做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以排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存在



上面说了很多肛瘘的表现,那么肛瘘怎么治疗和预防呢,下一篇我们继续讲







王志强
王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