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体滑脱附近肌肉的互生关系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指因退变因素引起腰椎的椎体序列相对邻近的椎体产生移位。发生腰椎滑脱后,部分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有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也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如腰腿疼痛、麻木、肌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尿便异常。
腰椎的稳定性与多种原因有关,腰部的核心肌群、腰椎的结构、椎间关节、关节囊韧带均有可能影响腰椎的稳定性。其中腰大肌及椎旁肌是构成其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椎旁肌主要是指多裂肌和竖脊肌。椎旁肌和腰大肌作为脊柱动态稳定器的概念长期以来也被认可,腰大肌在腰椎的前倾和曲度维持上起主要作用,多裂肌主要参与腰椎的旋转运动,竖脊肌主要在腰椎的屈伸运动和力量维持方面起作用。

在颈椎,椎体的滑脱或者肌肉的损伤都可能引起椎动脉及颈内动脉供血的失衡,肌肉的损伤、紧张、挛缩牵拉容易引发椎体的滑脱,如斜方肌的损伤,其上束部分附着于后枕部,出现痉挛病变的时候,会将头颅向后拉起;附着于棘突上的肌纤维在人们长期低头过程中,又会将颈椎椎体拉向后方,长期作用下,会出现颈椎的曲度变直。通过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受到挤压或牵拉,导致管径的痉挛狭窄,影响血流量。由于颈椎的曲度变直同样会牵拉在其前缘通过的交感神经链,这是由于神经纤维的特性所致,神经纤维的延展性较差,最大的延展长度不到10%,而且这样的延展只能是短暂的,即使这一牵拉是短暂的,但同样会引起神经的兴奋,因为神经的兴奋传导是双向性的,所以,当这样的兴奋传导到其支配的血管的时候会引起血管的痉挛,在颈部主要就是颈内动脉及椎动脉。
本文是王祥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