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伟 三甲
张伟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肺病科

论肺为血脏-肺生血

485人已读

历代医家多强调肺脏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以及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输布津液的作用,而鲜有提及肺血者,但《景岳全书》载:“五脏皆有气血,而其纲领则肺出血也”,并且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也表明,肺脏除了多气,亦为多血之脏,在血液的生成、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草述钩元·芳草部》中将肺、心、脾三者化生血的过程精辟地概括为:“肺合于心而气化,为血脉之所由始;肺合于脾而血化,为经脉之所由通”,可见,在血的生成过程中,肺发挥着与脾胃和心同样重要的作用。

1. 肺主气

气生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 “肺生血”的记载,认识到机体的血先在肺内产生,然后经肺脉循行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如《灵枢 ·营卫生会篇》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水谷入胃,脾气消磨,渣滓下传,精微上奉,化为雾气,归之于肺。肺司气而主皮毛,将此雾气,由藏而经,由经而络,由络而播宣皮腠,熏肤充身泽毛,是谓六经之气。雾气降洒,化而为水,津液、精血于是生焉”。从原文中可以看出,水谷经脾胃的运化分为精微与糟粕两大部分,在脾升清的作用下,水谷精微被上输于肺,在肺中与吸入的清气相合,最终完成血以及营气等的化生过程。金代李杲《医学发明·卷二·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云:“肺主诸气,气旺则精自生,形自盛,血气以平。故曰:阳生则阴长,此之谓也”。可见,血液的生成除了脾胃化生水谷精微,“心生血”“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肺亦能由气生血,正如《医家秘奥》所载:“中气上升于肺而为气,从肺回下则化为血”。

此外,在清代医书中,已经有了类似现代解剖学中肺循环的一些认识,更进一步阐明了肺参与生血的具体过程,如在《医经精义·上卷》中载有:“心为君主,肺在心外,以辅助之……究其迹象,则因心血回入于肺,得肺气吹出血中浊气,则复变红而返入心”。

2. 肺藏津液,津生血

津血同源互根,津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灵枢·痈疽篇》中所言:“津液和调,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邪客篇》亦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可见,津液是生成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对调节营血的盈亏有重要意义。肺主行水,《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源”,《血证论》中云:“肺为华盖,肺中常有津液”。肺中所藏津液亦可化而为肺血。所以,除肺气能生血,肺中所藏的津液亦能化赤为血。

3. 肺的宣发、肃降在生血中的作用

肺主气,气生血,但这种化生血液的过程,乃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肺的宣发、肃降的功能。肺藏津,津亦化血,津液变化为血也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肺中之清气,因脾胃谷气所注,还下其浊于胃,以致津液变化为血,营卫通而糟粕以次传下者,此天气下为雨也”。另外,《本草述钩元·山果部》载:“肺阴下降入心而生血,血脉润则阳中之阴先降”。《本草述钩元·山草部》记载:“盖肺阴下降入心胃,即气之所以化血者”。可见,肺的宣发肃降在肺血的生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田梅,张伟.论肺为血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3):680-682.

张伟
张伟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