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汪长健 人已读
胶囊内镜是一种外形类似于普通胶囊大小的,带有摄像和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针孔摄像机。
真实的胶囊内镜
它有什么作用呢?从外形看,似乎和我们常用的药物一样,可以“吃”。没错,它就是用来“吃”的。进入口腔后就开始了它的使命,从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游历一番,最后,从肛门排出。边游玩边不停的拍照,像极了去西湖欣赏美景的我们。在拍照的过程中,它就可以将图片传输至接收器,供医生调阅查看。这是不是和现在的数码相机有些类似?数码相机可以将照片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个人手机端,方便快捷。
胶囊内镜检查十分方便,且对被检查者来说毫无痛苦,那是不是可以替代听上去有些令人畏惧的胃肠镜检查了呢?
结肠镜检查
这个想法真的很好,但,可能你想多了。
首先:胶囊内镜有个致命的缺陷,它只能到处拍照“取证”,发现了“嫌疑人”(比如胃肠息肉、炎症、出血、肿瘤等)却只能干瞪眼,啥也干不了。对了,这里需要提及一个背景知识:当发现胃肠道里有病变时,医生可以通过肉眼进行初步的诊断,但这个诊断有时可能并不准确,那么谁最终一锤定音呢?——病理科大夫。他们是兢兢业业的幕后工作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普通的胃肠镜就能为病理科大夫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关键证据。当胃肠镜检查发现病变时,一根细长的钳子就从外面进入镜子体内,从镜头处直达病灶,“啊mu”一口,咬一小块,然后交给病理科大夫放在望远镜,哦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一份堪称金标准的病理报告,就这样出炉了。这就像警察破案,收集了证据,抓了嫌疑人,而最终定罪量刑,要交给法院来定夺。除了诊断之外,很多治疗也是在胃肠镜下开展的。很遗憾,这些是胶囊内镜无法办到的。
摘除息肉
其次:胶囊内镜一般不作为诊断的首选。这里也需要提及一个背景知识,就是我们的消化道最容易长毛病的部位也就是食道、胃、十二指肠、大肠。发现没?少了小肠。而且,小肠有5-6米长,检查起来非常不方便。普通的胃肠镜检查是以分钟来计时的,而小肠检查以小时来计时,对于病人和医生可以说都十分煎熬。所以,通常情况下,胃镜和肠镜检查已经能应付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诊疗需求。当这哥俩都诊断不出来毛病的时候,就需要小肠镜或者胶囊内镜上场了。比如:一个人老是便便带血,胃镜肠镜一番操作,愣是没发现胃和大肠有问题,多半就要怀疑是不是小肠在捣乱。这时,胶囊内镜就派上用场了。
说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我有没有表达清楚,如果您看懂了,麻烦点个赞呗。
本文是汪长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