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疾病的躯体化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疾病,但为什么身体会哪哪都痛呢?
头痛、恶心、肢体痛...原来它们都是抑郁的特殊信号
不良情绪竟能引发躯体症状?这件事每个人都应知道
抑郁症的隐匿性疼痛,没经历的人很难懂
不高兴会导致身体不适,为什么情绪与躯体相关呢?
Q为什么抑郁症会伴有随躯体症状?所有躯体症状都是抑郁导致的?
A:
后疫情时代,经济下行引发的裁员潮,让越来越多人倍感压力,许多人开始出现情绪问题。
不久之前,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就发布公开数据,指出疫情导致2020年重症抑郁症患病人数增加了约5300万,增长幅度约27.6%。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罹患抑郁症,但大众对它的认识仍然不够,存在着诸多误解。
其中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
抑郁症只是一种单纯的情绪病,并不伴随其他症状。
但实际上,大多抑郁症患者在起病初期,会出现失眠、疼痛、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
大众的误解让患者不能准确识别病症,最终导致情绪障碍的最佳治疗时机被延误。
01 情绪与躯体紧密相连
为什么抑郁症会引发躯体症状呢?
在心理学中存在着“转换机制”的说法,它是指当个体承受的压力过大时,我们的身体会寻找自救途径,通过一定的反应释放压力。
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当我们无法自我纾解负性情绪时,身体就会自发性地用生理症状替代心理压力,以达到释放内心、改善感受的目的。
人在太难过时,通常会大病一场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也就是说,个体的情绪活动与大脑关系密切。
大脑皮质层、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等部位,既是个体情绪活动的主要中枢,又是调节内分泌系统及支配内脏植物神经系统的主要中枢。
当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持续蓄积,逐步发展成情绪障碍时,有可能导致个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功能失调,进而降低个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更容易出现生理疾病。
试想一下,我们生气时,是不是会出现血压会飙升、心跳加快、身体发抖的情况?
而躯体的不良反应,又会成为新的外部刺激,影响着个体的情绪状况,因此患者会陷入“情绪差—身体差—情绪差”的恶性循环之中。
02 并非所有症状都是抑郁前兆
虽然抑郁症会引发各种躯体症状,但是有两点“不是”我们必须清楚。
其一,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会出现躯体症状。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有抑郁情绪的人群,症状仅停留在心理层面,没有表现出躯体症状。
这个阶段,个体的抑郁情况相对而言不太严重,正常的社会功能也没有受到影响。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只是情绪异常低落。
这种情况,患者到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意义不大,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找到导致不良情绪的症结,在出现躯体症状出现前,将抑郁扼杀在摇篮里。
惋惜的是,很多人小看了情绪的影响,通常是放任其发展至情绪障碍的地步才知道要就医。
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躯体症状,更要提前识别内心发出的信号。
其二,不是所有躯体症状都是抑郁症的前兆。
虽然抑郁症会引起各种躯体症状,但不是所有症状都是情绪引起的,只有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对查不出病因的躯体症状,我们才能推测是否存在抑郁导致的可能性。
那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有哪些呢?
除了常被提起的睡眠障碍、食欲下降、胃肠不适、体重减轻等外,抑郁症患者最多主诉的症状是“疼痛”。
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疼痛部位常见于胃肠道、背部、关节、肢体和头部。
而抑郁症患者伴有躯体性疼痛的概率为66%,重度抑郁症患者伴有一种以上慢性躯体疼痛的概率为43.4%。(来源于:《家庭医学(上)<疼痛:抑郁症的特殊信号>》)
所以,当出现躯体症状,也不要过度揣测,应该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
03 正确应对躯体症状
让抑郁症患者感到痛苦难耐的,往往不止心灵上的伤害,还有肉体上的折磨。那应该怎么应对躯体症状呢,这四个老生常谈的措施应该做到。
※按时服药,抗抑郁药物不仅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改善情绪,也可以缓解躯体症状。
※坚持运动,均衡饮食,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疾病的患病率,也有助于缓解失眠、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
※正念冥想,能够降低大脑对杏仁核的刺激,提高个体的注意力,帮助改善情绪,当情绪有所好转,躯体症状也会自然减少。
※扩展兴趣,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降低对躯体的注意力。有时候我们越在意躯体症状,它就会越明显,所以可以通过听音乐、画画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结语
躯体症状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当我们出现问题而又查不出病因时,可以考虑前往精神科就诊。
而精神科医生也应对患者予以明确诊断,解释抑郁症引起躯体症状的原理。
毕竟只有当患者认同诊断,才能提高他们的就医积极性。
本文是程夏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