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占位诊断真困难(二)
胰腺假性囊肿通常是在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发作后的4周左右形成,当胰腺炎发作损伤胰腺时,胰液渗漏积聚 ,被周围组织器官包裹后形成囊肿,与真囊肿不同的是假囊内壁无上皮细胞覆盖,故称为假性囊肿。
这个患者从饮酒后发病至今也不过10几天的时间,怎么会如此快速的形成假性囊肿呢?事出反常必有妖!遵循梁主任的教导,继续追问患者,原来早在两年前,患者就曾因为急性胰腺炎就诊于我院的肝胆胰腺外科住院治疗,当时CT显示急性胰腺炎并周围渗出性改变,在经过抑酸、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问题又来了!现在的胰腺占位究竟是2年胰腺炎发作遗留下来的假囊肿?还是真囊肿?会不会是胰腺囊腺瘤?必须想办法鉴别清楚。为了进一 步查明原因,在完善了血常规血小板、传染性病毒检测、凝血功能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后,遵循先无创再有创的原则,我们先给患者复查了腹部CT增强检查,结果回示:1.胰头部异常密度影,考虑假性囊肿可能;胰腺体尾部萎缩,胰管扩张,胰周少量积液,胰腺炎?

现在看来,胰腺假性囊肿的可能性更大了,可是,包括浆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在内的胰腺囊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同样也可以表现出腹痛甚至出现胰腺炎症状,CT上同样也可以显示出胰头部或者胰腺体尾部占位的情况,不同的是 其中除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胰头部外,其余囊性肿瘤大部分好发于胰腺体尾部,而胰腺肿瘤中的胰腺癌也可在CT上表现为胰头部肿块 ,但其边界不清,形态不整,内部可出现坏死, CT增强时癌肿可表现为相对低强化,在肿瘤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衬托下呈低密度肿块区,当肿瘤出现供血不足坏死时,可向胰腺周围渗出,当肿块进行性增大时,可出现胰管及胆管的扩张等表现,所以单纯靠CT是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明确诊断。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我们决定给患者做超声胃镜检查,并且做好超声胃镜引导穿刺做病理检查的准备。
那天的超声胃镜发现:胰腺头部见截面大小约6 X3厘米的不均匀回声,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及中低回声,血管于其中走形走形正常,胰腺体尾部萎缩,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胆总管中上段内径约10毫米,下段受混杂回声包裹变窄。超声胃镜诊断:胰头部混杂回声,考虑胰腺炎性改变;胆总管略宽,胰腺体尾部萎缩。

因为超声胃镜影像表现典型,可以做出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诊断,经过和家属协商,没有追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学检查。至于胰头部的那个占位,大小6X3厘米,刚好达到临床所要求介入处理的临界值, 一般情况下,小于6厘米、无症状的假性囊肿可以动态观察 ,暂时不予以处理,且患者现病情处于逐渐好转状态,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商议后,暂不予以穿刺引流。
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之际,我们反复叮嘱患者严格戒酒及清淡饮食,还需要定期复查腹部CT,观察假囊肿的变化情况。这次这个患者的诊断难不难?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