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宋志强 三甲
宋志强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消化科

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情绪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怎么办?

1263人已读

民以食为天,食用五谷杂粮,难免有胃肠道不舒服的情况。胃肠道不适有两类问题,一类是器质性疾病,比如胃肠有炎症,需要消炎治疗,比如长了个息肉,需要切除息肉,这些有病灶、需要针对病灶治疗的,属于器质性疾病。而大部分的胃肠不舒服,属于功能性疾病,也就是尽管有各种不舒服症状,但是做胃镜、肠镜等检查却发现不了问题,功能性疾病大约能占门诊的三分之二左右,可见是非常常见的。

如何理解功能性胃肠病

消化道好比一个传送带,我们吃的食物沿着传送带往下走,如果走的速度正合适,营养物质被很好地吸收了,杂质在适当的时间排出体外,那我们就不会觉得不舒服。假如说它的传送速度过慢,杂质的水分被过分吸收,大便就会变得很干,就会出现便秘,甚至像粪球一样很难排出体外;假如说这个传送带速度过快,营养还没吸收就到了大肠,就会出现拉稀、肠痉挛、肚子疼。但是不管是传送带的速度是过快还是过慢,做胃肠镜检查是看不出问题的,这就是肠胃的功能性疾病。

怎么知道自己是功能性问题还是器质性问题呢?

消化道从上到下是食管、胃和肠道,食管功能紊乱,会出现反酸、烧心、嗳气打嗝、吞咽时异物感等症状;胃功能紊乱时,会出现胃疼,烧灼感,胃胀,吃了东西下不去,早饱等症状;肠道功能紊乱主要和排便有关,拉稀或便秘。

功能性疾病症状出现后,可以先自我调整,自我调整不好再就医,但有些症状往往是器质性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比如便血或吐血,解出/吐出黑色或鲜红的大便,说明消化道内存在出血;还有,体重下降但没有原因,食量并没下降,也要警惕器质性疾病;或者摸到肚子上有固定不动的包块,都提示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常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先天性的,从小肠胃比较弱的;而是饮食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烟酒刺激等;第三个就是不良情绪造成的功能性肠胃病。

情绪不良真的能造成肠胃不适吗?情绪对肠胃功能的影响有多大?

很久之前研究人员就用猫来做研究,发现情绪对肠胃的影响很大。科研人员不停地用棍子吓唬猫,时间长了以后猫就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还容易拉肚子,检查发现这只猫的消化液分泌是减少的,而消化道蠕动是增加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比如青春期孩子的妈妈,跟孩子生气气得吃不下饭,学业压力大的学生,一紧张就想上厕所。

临床上因为情绪引起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案例数不胜数。有一位患者,以前算命先生说他要当心胃肠道疾病,他就特别关注自己的消化道健康,长期紧张焦虑,就出现了腹痛腹胀等多种症状,怎么也治不好,经过彻底医学检查让他放心,以及解释情绪会引起功能性肠胃病的道理,患者放下了心结,症状就缓解了。我们科室有位同事辞职去考公务员,经常肚子疼,检查不出问题,治疗也没啥效果,后来考上了公务员,肚子疼就好了。

情绪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如何治疗和调整呢?

首先从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做整体的调整。包括:

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以影响情绪。

适当的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但不要过强的剧烈运动,比如跑半马拉松,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血液集中供应肌肉,胃肠道就会缺血,影响胃肠道功能。

规律饮食:胃肠道也有生物钟,规律的饮食让胃肠道到了吃饭时间就分泌消化液,有助于维护消化道健康。

细嚼慢咽:减少胃肠道负担。

少食多餐:一顿饭不要过饱,七分饱就可以了。

均衡饮食:各种食物搭配吃,即使是自己喜欢的食物也不要一次吃太多。

对于一些轻度的病人,做到以上调整,就可以缓解,但对于一些严重情况,就需要吃药来治疗了。药物治疗包括抑酸剂,粘膜保护剂,消化酶,胃肠动力药,益生菌,中药等,每个种类都包括很多种药物可以选择,都可以调理胃肠道功能,请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

对于中成药来说,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祖国医学对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效果很不错,但是必须要辨证论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南辕北辙,效果不会好。

比如胃肠道胀满、两肋窜疼、嗳气、口苦、反酸,这属于肝郁气滞证,气滞胃痛颗粒就是一个代表性的药物,该药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四逆散”化裁而来,四逆散别名叫做“顺气汤”,对于“肝郁气滞”有疏通作用,对于愁眉苦脸、爱生闷气又有腹痛不适的功能性肠胃病患者尤其适用。常见的还有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证,分别需要用不同的药物。

图片1.png

除了以上改善消化道症状的疾病,有时也需要一些缓解情绪的药物,消化科不会开一些精神科的典型药物,我缓解患者情绪的做法是,做些必要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让病人放心,然后进行解释沟通,消除病人的精神负担。一些中成药也同时具有一定的调节情绪的作用,比如气滞胃痛颗粒,枳术宽中胶囊等,而且比较安全。如果通过上述方法还是不能缓解情绪,需要通过心理门诊来进一步治疗。

宋志强
宋志强 主任医师
北医三院 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