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关系:来自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的报告
胃癌,是一种常见却又变化多端的肿瘤。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反应千差万别,是公认的难治肿瘤。胃是承载外来世界摄取食物的预处理器官。中国古人的智慧“病从口入”,对胃癌的预防思路具有显著的意义。胃癌发病在我国排名第三,全世界将近半数的胃癌都发生在我国。开展全民水平胃癌高发地区的早诊早筛将有助于显著降低胃癌对我国民众的威胁。而更为利国利民的,则是非预防莫属。
当前,“重口味”往往是指需要超出常规水平的强烈的、甚至是特殊的刺激才能激发感受的状态。而“口味重”,在日常饮食中常常指喜爱高盐饮食的状态。高盐,究竟是否与胃癌相关?一篇发表在2022年3月的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的报告给我们提供线索,中国北京大学的研究者也名列其中。

2022年3月 Cancer Causes & Control
先前有研究表明,用盐腌制的食物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而关于总体盐摄入量或添加盐量与胃癌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争议。本项研究旨在量化膳食盐暴露与胃癌之间的关联,使用参与 “StoP 项目“【Stomach Cancer Pooling,胃癌数据集项目】的研究的个体参与者数据开展荟萃分析。
方法
来自 StoP 的 25 项研究(10,283 例病例和 24,643 例对照)的数据项目,采用了其中相关数据如下:
- 关于盐味偏好(无味、正常、咸味)、
- 使用桌上食盐调味(从不、有时、总是)、
- 总钠摄入量(克/天 的三分位数)、
- 高盐和盐腌食品摄入量(三分位数)。
使用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两阶段方法,汇总研究特定的调整因素(性别、年龄和胃癌风险因素),取得调整优势比 (aOR) 和相应的 95% 置信区间 (95% CI)。
结果
* aOR 表示,罹患胃癌风险增加的倍数; CI 表示,这个风险倍数的可信区间
- - 胃癌风险较高的人偏好咸味(aOR 1.59, 95% CI 1.25–2.03)
- - 总是使用桌上的食盐调味者风险增高(aOR 1.33, 95% CI 1.16–1.54)
- - 高盐和较高盐渍食品的摄入量组对比低摄入量组胃癌风险显著上升(aOR 1.24, 95% CI 1.01–1.51)。
- - 未观察到总的钠摄入量的与胃癌患病的相关性(aOR 1.08, 95% CI 0.82–1.43)。
研究结果在不同的亚组:如肿瘤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和研究特征方面是保持恒定的。说明盐摄取量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稳定。
结论
咸味偏好、总是使用食盐以及摄入更多的高盐和盐渍食品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尽管与总钠摄入量的关联不太强。
感悟
面对“高盐饮食对胃健康不利”这样一个近乎常识的认知,仍需要大宗的数据反复核实认证,体现了研究团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增加了我们对病人宣教的信心。
第一,北方小咸菜蘸酱菜、南方围碟的小咸鱼早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习惯,这养的习惯造就了多少胃癌不得而知,但确实有必要提醒民众考虑调整饮食,特别是有家族式、遗传史的家庭。
第二,在本文中,餐桌上的食盐调味的使用成为与胃癌发病相关的不良习惯。我们通常很少看到有人在进餐前再向菜肴上另外在加一些盐,但加酱油等调味的习惯却不少。而这些调味料、调味包往往食盐的含量并不低。这其实也是食盐的变体,不要放松了警觉。
?第三,本文单独就食盐一个问题开展了深入分析,食盐与其他饮食的联合应用其实更是接近生活的常态。比如,盐和油?盐和糖?烹饪方法?等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希望能与广大民众共同探索研究,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更符合中国实际的胃癌预防、治疗方案。
本文是赵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