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镜检查没毛病,一生气就胃痛是怎么回事?
有位四十多岁的女患者,胃痛已经6年了,还有反酸、消化不良的症状。已经在各个大医院都看过了,做过5次胃镜,都没什么问题,均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每当遇到生气或者不如意的时候胃痛就特别厉害,吃了各种治疗胃病的药也治不好,时不时就犯病。她非常郁闷和焦虑,怕家人说她“没病找病”,经常整夜失眠,影响白天的工作,导致更加烦躁爱生气,有医生建议看心理科,她不能理解,更加生气。
她想知道,为什么胃镜检查没毛病还总是胃痛,到底是不是病呢?为什么一生气就胃痛?是心理疾病吗?
胃镜检查没毛病还总是犯胃痛,也是一种胃病,属于功能性胃病,功能性胃病是区别于器质性胃病的一种说法,即胃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实质性的病变,比如炎症、溃疡、息肉、肿瘤),只是胃不好好工作,造成了胃痛、反酸、胃胀等不适症状。
为什么一生气就胃痛呢?相当一部分功能性胃肠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担心,抑郁和疑病(总觉得自己有病),这些不良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功能,时间长了就会酿成疾病。
情绪和心理如何影响胃肠道功能?

大脑与胃肠道之间存在着一条“情绪专线”,即脑-肠轴。在胃肠道内,存在一个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中枢,常被人形象地称为“腹脑”,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紧密连接,相互影响,不良的情绪信息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分享给胃肠道的“腹脑”,腹脑又直接支配着胃肠道的蠕动、分泌消化液等功能。
因此,肠胃是很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当生气、紧张、焦虑、恐惧、悲伤、愤怒时,这种情绪信号就会由大脑中枢神经通过脑-肠轴传输到胃肠道,影响到胃肠的蠕动及分泌功能。
胃肠蠕动减慢会导致胃胀、早饱、消化不良的症状,或者导致胃肠道肌肉过度紧张发生痉挛出现腹痛,胃酸分泌则会增多,刺激胃黏膜,甚至破坏胃粘膜导致胃痛。除此之外,压力大时,身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胃肠道的血管收缩,胃肠供血不足,也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
其实中医早就认识到了心理问题和情绪会影响胃肠道的现象,中医所说的肝气犯胃,意思就是肝气郁结,时间长了,就会化火,而肝火则会伤及胃,所以就会一生气就胃痛。肝气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
那么心理和情绪引起的功能性胃病胃痛,要怎么治疗调理呢?
功能性胃肠病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也要从心理、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调理治疗。
首先患者和家属要认识到,即使胃镜查不出毛病,功能性胃病也是病,而且是一种并不好治疗的病,不是无病呻吟,也不必反复做检查找病因,放下心理负担,保持愉悦的心情,妥善应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
生活上要注意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讲究规律进食,细嚼慢咽,只吃七八分饱,少食多餐,不要吃过油过咸过辣过凉过热的食物,戒烟戒酒,不熬夜等。
假如通过调节心理和生活方式还不能缓解症状,需要用药物调理肠胃功能,比如抑酸药、促进胃动力药、益生菌、中成药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对于功能性胃病疗效显著,《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指出,一些中成药可同时调节身心,比如气滞胃痛颗粒,不但可以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饱胀不适、早饱感,而且可同时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情志不畅、或因情志不畅诱发加重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
本文是刘正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