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头坏死管它“双线征”还是“3线征”,打就是了
在股骨头坏死磁共振检查中,“双线征”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名词。
大多数学者公认“双线征”是股骨头坏死较为特异的征象。
“双线征”(double-line sign)是影像学名词,1987年Mitchell等这样描述:在T2WI SE或压脂序列,包围骨坏死灶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高信号带,被认为是活骨与死骨反应界面,即低信号带代表硬化骨,高信号带代表充血和炎症内肉芽组织增生。
下图展示肉芽带和硬化带:

肉芽带与硬化带及其他
“双线征”出现率达80%,它只是坏死的特点而已,也有学者认为“双线征”也可能是“化学位移伪影”之故。
“化学位移伪影”见《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第一版,由于化学位移现象,脂肪中的质子与水中的质子运动频率存在差异,在影像上表现为脂肪与水的界面上出现黑色和白色条状或月牙状的阴影。
随着静磁场强度增加,伪影表现严重,也就是说3.0T的磁共振比1.5T的机器更容易出现这一可能的误差。
这就是典型的双线征:

内高外低的双线征
这样的是“ 三线征 ”:

若“双线征”周围没有大面积广泛的骨髓水肿,则意味着股骨头坏死尚处于早中期,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症状,选择治疗方法就比较自由了。
我们以一例常见病例探讨如何应对:
男性,46岁,股骨头坏死2期:

1. 传统方法可以行髓芯减压术,简单、微创,术后2~3天即可出院:

2. 也可以行微创减压植骨术,刀口约2cm,术后6天可出院:

3. 当然,有条件的也可以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无创不手术,一周内见效,不影响工作,日常生活照旧,无需卧床休养、拄拐保护:

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股骨头坏死专科,我们采用了上述第3种方法,辅以中西药物治疗,患者无需长期卧床、拄拐,边工作边治疗,很快症状得到缓解,复查资料如下:

与治疗前比较,磁共振显示的“ 双线征 ”信号减弱、宽度变窄,再继续观察、间断治疗,股骨头无忧矣!
本文是陈献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