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皇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者:王业皇 人已读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时肛门梗阻感,常自己用手指帮助排便。部分患者排便时须过度用力而大汗淋漓,越用力粪便排出越困难,甚至排气也困难;便后肛门坠胀,有排便不尽感;便条变细,与便质无关,粪便量少,甚至细如笔芯;排便时间延长,常需半小时以上;精神异常,部分患者有紧张、疑虑、易怒、抑郁或焦虑等精神症状。

2.体征 全身情况无特殊,偶可扪及左下腹有粪便呈条索状。肛门指检时肛管张力较高,须用力方能通过肛管。肛管较长,耻骨直肠肌可肥厚。模拟排便动作时肛管不松弛反而收缩,放松时肛管可松弛。

3.辅助检查

(1)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排便弛缓反射、排便指数升高、肛管静息压增高及括约肌功能长度延长。

(2)盆底肌电图:反常电活动、会阴神经潜伏期正常或延长。

(3)排粪造影:直角力排相直角较静坐相无变化或减小、“搁架征”等。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2)肛管直肠测压:排便弛缓反射异常,即压力梯度不能逆转,呈上升相;(3)排粪造影:力排相肛直角较静坐相无变化或减小;

(4)盆底肌电图:耻骨直肠肌和(或)外括约肌排便状态有反常电活动。必须具备以上三项(其中第一项为必备条件)方可确诊。

2.鉴别诊断

(1)肛门直肠狭窄:有肛门直肠手术史,肛管或直肠指诊可触及狭窄环或弹性差。

(2)直肠癌:可依靠直肠指诊、内镜检查和直肠活检确诊。

(3)先天性巨结肠症超短段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直肠黏膜肌层活检肌间和黏膜下神经丛无神经节细胞,乙酰胆碱酯酶阳性。

本文是王业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