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外伤专题3】红唇多出来的“肉”:从哪里来?该怎么去?
红唇轻伤,常见原因是磕碰,多见于小朋友,也见于成人。
有时候,血流着流着就止住了。所以,不去缝合,由它自愈。
可是,等伤口悄咪咪长好了,可能会不对劲。
伤处厚了,多出来一丢丢“肉”——增生的组织。
这“肉”一般捏着软,因为伤得轻,瘢痕反应轻。
介意它的,通常是成人——受伤本人,或受伤小朋友的监护人。
日常生活中还好,不盯着看,不明显。
一拍照,瑕疵就被定格、放大。
所以,“拍照党”尤其心情焦灼。
对于成人,精修照片之余,可以考虑精修唇。
精修重在设计,从细微之处见巧思。
术后恢复顺利的话,唇形能接近如初。
对于小朋友,没有特别情况,可以等一等。
等到十来岁,唇长定型了,本人爱美了,来局麻手术搞定。
要是红唇伤得重,则很早就鼓出来大砣的“肉”,一直堵人的眼,烦人的心。
一开始,这“肉”一味逞硬,还充血得锃亮。因为,血肿来不及消散,瘢痕已经启动增生。
后来,熬到血肿退去,瘢痕稳定,肉软了些,红淡了些,还是突兀。
——看起来鼓凸,按下去硬核,表面露白丝,内里爆青筋。
鼓凸和硬核,是因为组织增生,瘢痕暴长,也可能掺杂血肿机化。
摸到的疙瘩越“硬核”,说明深部瘢痕反应越重。
露的白丝,是唇红粘膜被刮擦或缝合后的瘢痕,从增生进入稳定期,遂由红转白,变明显。
爆的青筋,是口内粘膜表面的静脉,受“肉疙瘩”压迫,奋然胀粗。
这样的“肉”,坠在唇边,硌在齿前,造成不适,影响观瞻。
所以,伤处稳定之后,宜早去早安——不分年龄。
怎么去?不能一切了之,还得切得好看。
除了连切带割,刨除冗余,更要把唇红里外重新对过。
能做到:1.唇线流畅 2.唇形对称,3.瘢痕不明显,才算达成“美”梦哦。

(例图:术前,笑口难开;术后,微笑自由)
本文是魏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