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澡】人为什么需要洗澡?
这需要从皮肤结构、功能、洗澡益处、洗澡历史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皮肤完整地覆盖于人体表面,与外界自然环境直接接触,对人体起着屏障功能,可以保护体内组织和器官,免受外界各种有害因素地损伤,同时也能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成分的丢失。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5-2.0 m2,总重量占个体体重16%。皮肤作为一个器官,主要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相互结合,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那么皮肤的功能除了刚刚提到的屏障保护功能之外,还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排泄、代谢、免疫、感觉等多种功能。
首先说皮肤具有重要的体温调节作用。一方面,皮肤有遍及全身的外周感受器,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知冷知热),并向下丘脑传送信息(上传);另一方面,皮肤又可以接受中枢来信息(下达),通过血管舒缩反应、寒战、出汗等不同反应对体温进行调节。
第二、皮肤具有吸收功能。经皮吸收是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皮肤角质层是最主要的吸收途径,其次是皮肤附属器官。当然皮肤吸收功能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脂溶性或油脂性物质最容易被吸收,而水溶性物质不易被吸收;另外皮肤还能吸收某些金属盐类,比如铅、汞、砷、铜等(这是中毒原因之一);皮肤也可吸收少量水分和微量气体;
第三、皮肤具有分泌、排泄功能。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主要由肾脏排泄,但皮肤在排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皮肤又称为人的“第二肾脏”。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一部分是由皮肤附属器官来完成的。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等,这些附属器官分布于各自不同的特殊部位,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特殊功能,所以皮肤附属器是皮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皮脂腺分泌皮脂可以滋润和营养毛囊、毛发、皮肤等;皮脂的主要成分为角鲨烯、蜡脂、甘油三酯、胆固醇脂等。小汗腺、顶泌汗腺可以分泌汗液,用来调节体温,辅助体内代谢。汗液呈碱性,PH值为7.0,其中98%为水分,1%为无机离子、乳酸、尿素等。
当然,人体皮肤表面除了小汗腺、顶泌汗腺、皮脂腺等各种排泄物之外,还有大量病源微生物存在,常见的有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念珠菌、变形杆菌、马拉色菌、铜绿假单胞菌、分枝杆菌、DNA病毒、RNA病毒等;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每个人的不同皮肤部位如头皮、手足、腋窝、生殖器等其病源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也各有不同。
人是一个由细胞、组织、器官等构成的生命体,身体的组织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以皮肤为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角质层细胞死亡脱落,同时又有新的细胞进行补充,大约每4周左右人体的表皮细胞就会全部更新一次;皮肤表面的汗腺排水每天至少600-700ml,当然这些都是潜在默默地发生的,是人所不能觉察到的。那么皮肤表面这些衰老脱落细胞所形成的皮屑、皮质腺分泌大量皮脂、汗液、再加上体表灰尘、烟雾、污垢、细菌、病毒等,使得皮肤表面形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垃圾场”,如果任凭发展,垃圾就会越积越多,影响皮肤乃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定期清理垃圾,即“定期洗澡”。
定期洗澡对人体是十分有益且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及时清除体表的病源微生物、灰尘、污垢等,避免或减少可能的皮肤疾病,比如毛囊炎、疖肿、脂溢性皮炎、痤疮、白色糠疹、花斑癣、股癣等,另一方面,清洁舒爽的肌肤才能保证其各种正常功能。所以我们必须养成定期洗澡、洗手、洗脚等良好卫生习惯,维持人体皮肤健康的微环境,才能保障皮肤发挥其屏障、代谢、免疫、感觉、调节体温等各项生理功能。
另外,中国古代也重视“洗浴”,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习俗,南北朝时出现记载洗浴的专著《沐浴经》。洗浴由最早的宫廷贵族阶层“享受”慢慢流传到民间私坊,唐宋以后社会盛行“浴池”‘浴场’“澡堂子”等,洗澡形式也逐渐出现了淘米水浴、兰蕙香草浴、中药浴、温泉浴等,因此提醒大家重视定期洗浴。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孟昭影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下午、星期四上午
本文是孟昭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