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化疗后血小板降低会有哪些表现?怎么处理?
血小板降低是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放疗,指的是应用放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照射治疗;化疗,也称为化学药物治疗,主要是指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影响肿瘤细胞DNA复制、蛋白合成等,杀伤快速增殖的恶性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多数化疗药物是需要通过静脉输液从而作用于全身,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组织和细胞造成伤害,这种作用也叫毒性反应,是目前所有化疗药不可避免的。
很多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牙龈出血、皮肤青紫、胃肠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等反应,这就是放化疗引起血小板降低而造成的。
血小板是在血液里面的一种物质,来源于骨髓,其主要作用是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体内伤口出现出血,血小板就充当“体内创可贴”的作用,当我们受到伤害后,碰破了血管,破了的血管壁就会发出信号告诉血小板,然后大量的血小板会迅速发生增大,交联成血小板血栓,阻挡血液成分的丢失。同时,血小板汇合血液中的钙离子及其他凝血因子,激活负责凝血的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等,在破损的血管壁那里凝聚成一团,堵住破损的伤口和血管。
肿瘤患者因为放化疗造成血小板降低,所以体内的止血功能的作用就会降低,当身体有损伤出现流血,止血就变的困难。
血小板降低有哪些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皮肤、口腔黏膜是否有出血点、瘀斑等,若出现需引起足够重视,情节严重,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经过医生的及时处理,尽量避免出现内部出血的问题。
2、注意日常排便顺畅,避免剧烈咳嗽:便秘容易引起肠道或肛门出血,尤其是有痔疮 的患者;不要剧烈咳嗽,有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脑出血。
3、口腔护理:牙龈出血较少的时候可以用软毛牙刷刷牙。出血较多时避免使用牙刷,改成漱口。
4、避免磕碰,防止身体损伤:平时别抓挠皮肤,同时日常生活中小心活动,避免磕碰、摔倒,以免出血。
轻度血小板降低可以通过饮食补充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轻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多食红枣、红小豆粥、水煮花生米等补充血小板的食物。同时,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除均衡饮食外,应多补充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酸奶、瘦肉、豆制品、动物肝脏、鱼、乳清蛋白质粉等,以利于包括血小板在内的血细胞的恢复。
中重度血小板降低可输注血小板
输注血小板为治疗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最快、最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和死亡率。有出血症状且血小板计数达到预防性输注指征的患者,也可输注血小板。
对于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当血小板≤10×109/时,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特别是患有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妇科肿瘤和结直肠肿瘤等高出血风险的肿瘤时。
对于某些有活动性出血的实体瘤,尤其是存在坏死性成分时,即使血小板计数超过 10×109/L,也应给予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本文是吕范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