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间隙引流术——完美守护你的括约肌
肛周脓肿是肛周常见疾病,中医称之为“肛痈”。现代医学认为90%肛周脓肿是由肛腺感染引起的,肛腺位于肛管和直肠的连接部的肛隐窝内,生理状态下能分泌多糖类粘液,润滑粪便,保护肛管。其由腺体、导管和开口组成, 具有烧瓶样的形状(图1),由于其开口朝上,容易被粪便堵塞,致使分泌受阻,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感染。感染蔓延至肛管直肠周围的软组织则形成肛周脓肿,脓肿破溃或者切开引流后则形成肛瘘。

图1:肛腺解剖结构
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术式是单纯切开引流术, 但术后较易造成脓肿复发或形成肛瘘,为了降低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率, 部分学者认为在脓肿切开引流的同时,直接切开可疑瘘管或采用切开挂线治疗, 称之为“根治性脓肿切开术”, 但存在因损伤肛门括约肌造成术后肛门失禁的风险。
鉴于此, 我们中心根据肛周脓肿发病的生理病理机制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三间隙引流术, 在进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时, 术中同时打开潜在的感染间隙, 即黏膜和内括约肌之间的黏膜下间隙、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及外括约肌以外的括约肌外间隙(图2), 达到充分引流目标, 从而有效降低术后肛瘘形成率, 达到疾病治愈且不损伤肛门功能的初衷。

图2:三间隙引流术示意图
自该术式提出以来,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实践中被不断证实,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此外,作为一种全新的全括约肌保留术,除了无肛门括约肌损伤外,还有降低腺源性肛周脓肿术后的肛瘘形成率,减少脓肿复发,减轻术后疼痛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期造福更多患者朋友。
本文是叶晓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