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能“直术”吗?
能否直术是患者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大部分数患者希望尽早获得面形改善,尽可能缩短整体治疗时间。也有患者担心“直术”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是否直术”成了很多患者治疗前非常纠结的问题。为此,筱菁医生用7个问答带你全面解读“直术”。
1.“直术”会影响效果吗?
不会。“手术优先”与“正畸优先”只是治疗次序的区别,它们的“理论治疗效果”都是一样的。
2.为何有人“正畸优先”,有人“直术”?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指手术和正畸相结合,解决面部骨骼和牙齿的畸形。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正畸是“连续”的治疗过程,而手术只是其中的“插曲”。
其中,正畸跟普通的成人正畸过程看起来无甚差别,而“插曲”是“单纯正畸”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的区别点。
因此,插曲插在什么地方,就有很多讲究了。恰当的手术时机能够发挥“杠杆撬动地球”的神奇作用,让整个治疗过程变得轻松而短暂。不恰当的手术时机不仅让手术变得非常艰难复杂,也会给正畸过程的牙齿移动带来不确定性。
3.如何决定“手术时机”?
手术时机是正颌医生与正畸医的“谋定而后动”。在整体治疗开始之前,两名医生就会商量好什么时候进行手术。当然,这个手术时间不是“某年某月”,而是“牙齿移动到什么位置”。达到了这个位置,即可手术。达不到这个位置,手术后的稳定性就会打折扣。
所以,对于是否能“直术”这个问题,正颌、正畸医生各有一半的决策权。
4.我能做主“直术”吗?
凡事无绝对哈!除了个别病例治疗过程必须“直术”或“正畸优先”之外,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两者均可。这时候,患者就有发言权了。
筱菁医生会在简单拼对模型后,问你们:“您想先手术,还是先正畸?”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就代表:两个程序的治疗效果一样,手术创伤差不多,那么就由你来决定吧!
5.我如何决定“直术”还是“非直术”?
两者各有利弊,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综合去权衡,自主选择哦~筱菁医生也给大家剖析一下直术的利与弊:
有利因素
- 手术优先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得益于术后3个月牙齿移动会加速;
- 手术能一刀解决正畸束手无策的难题。比如“先天条件”不足带来的骨皮质过薄、咬合力过大等问题,会不同程度增加正畸难度系数,但如果用手术解决,那就 so easy 啦;
- 基于一些美学因素,如增加鼻基底丰满度等美学方面的患者诉求,直术让正颌医生对“美”有更大把控权。
不利因素
- 要求患者术后能够密集正畸随访,抓住黄金RAP期加速移动牙齿,迅速获得稳定性(尽量本地正畸,疫情期间异地正畸不可控因素太多)
- 要求术后3个月内随时能够正颌复诊。需防微杜渐,及时发现术后非计划骨移动趋势并加以控制(同1,急需出国的勿入)
- 要求患者自控性很好。固定矫治器经常掉片的达咩,隐形矫治器经常丢,牙套忘记戴的达咩;
- 部分上突下缩患者如果“直术”,根尖下与颏成型不能同期完成,也就是拆板时才能做“颏成型”;
- 手术创伤略大,恢复期略长,低体重和贫血不能同时存在(P.S. 体重80斤,血色素110g的不行哈)
6.“直术”术前要找正畸医生吗?
答案是:要的要的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根据问题3“直术时机”的答案,“直术”是正畸与正颌医生共同决策的结果。所以即便筱菁医生说了可以“直术”,正畸医生不同意,我也是得“妥协”的。因为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效果稳定”。
正畸医生会根据患者选择的正畸方式(如固定或隐形)安排术前的流程。如术前2周粘牙套,术前3个月口扫等等,总之,听安排、莫焦虑。
个别正畸医生会让筱菁医生先手术,术后戴保持器过渡2个月左右,等嘴巴可以张大到两个手指,再开始治疗。
总之,每个正畸医生的习惯不同,病例特点不同,都是个性化的哦~
7.正确的“直术”流程是什么?
1>根据模型、片子、面诊需求提取制定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筱菁医生写病历;
2>正畸就诊。让正畸医生看筱菁医生方案,提出意见(同意或修正),返回病历;
3>如果正畸医生也同意直术,就可以颌面外科复诊,开住院条开始排手术啦!排队时筱菁医生会看正畸医生的意见,并估算术前正畸准备需要的时间;
4>排到你了医院会告知,术前一周来医院取资料(拍片、验血等)、定方案。这时候你的术前正畸准备都应该完善咯!不完善的话,会给你退回去继续完善;
5>术前定方案,筱菁医生会和正畸医生一起制定咬合;
6>实施手术(需住院7天左右);
7>术后正畸开始的时间因方案而异,有可能筱菁医生在手术台上就给你戴上第一副牙套啦~也有可能是术后4-8周才开始。
“筱”重点
● 直术也从正畸治疗开始的;
● 直术需正颌、正畸、患者都同意;
● 直术对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无论是主动依从性,还是疫情期间密切随访的可能性,都要求很高。
这些科普,你都看懂了吗?

本文是刘筱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