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S手术治疗时机哪些人不适合DBS手术
(1)DBS手术是不是真的越早越好
错误!在疾病早期或是越早越好地就接受DBS手术,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
出现帕金森病征,最紧要的是准确诊断,对症治疗。目前国内临床诊断还参差不齐,很多病人早期容易被误诊。尤其是“不抖”的帕金森病,更容易误诊,因为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人早期都会出现手脚震颤的情况,很多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只会感觉肢体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肌肉僵硬酸痛,这经常被认为是老年化的一种表现,因而没能尽早发现患病或被误诊,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是两类病,后者手术疗效欠佳;如果病人发病年龄比较早,一定要警惕帕金森综合症的可能性。早期需要药物治疗,如果2-3年后仍没出现其它除帕金森病以外的症状(如大小便失禁、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性功能障碍等),才能判断出是否是帕金森病。在帕金森病的早期,因为病人的症状比较轻,服药后症状改善明显,而且药物波动不大;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出现了明显的药物波动,即“开/关”现象(开关现象,是指一天当中,患者因为服药症状在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之间波动,可能反复迅速交替一天出现多次)。同时病人长期服药还可能产生异动症、剂末效应等药物副作用,这个阶段可能就是可以考虑外科治疗的时候了。
在帕金森病进展期,外科手术治疗成为唯一能缓解帕金森症状、消除药物副作用的手段。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只有两类:毁损术和脑起博器植入治疗(DBS)。毁损术,优点是手术简单、费用低,缺点是只能做一侧,不可逆、不能调节,随着医学技术的精进,毁损术逐渐已被DBS术替代;脑起博器治疗(DBS),优点是可逆、可调节、同时可以治疗双侧症状,且绝大多数术后效果非常好。
(2)什么时候开始考虑DBS手术
手术治疗选择好时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受益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表现,通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不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DBS手术不失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
帕金森病发展到中后期,特别是患者在治疗的“蜜月期”过后,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表现,无法依靠调节药物来纠正上述副作用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了。
此外,DBS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严重震颤以及冻结步态、频繁跌倒等症状也有效。
(3)DBS治疗是否有年龄上限吗
外科治疗帕金森病人一般在70岁之前比较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病人的脑萎缩就会明显,脑萎缩明显的病人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及手术风险。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病人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至于多大岁数的病人就不考虑手术了,也要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年轻患者是否应优先考虑药物治疗
无论年轻或是年长的帕金森病病人,都要先考虑药物治疗。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如果病人出现了药物并发症,再考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和什么年龄发病没有明确关系。年轻的有帕金森病征的患者,一定要观察病程3年左右,才能诊断出是否是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病在早期,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是很好的,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的患者。医生一定要首先正确诊断出帕金森,然后根据患者的病程,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5)患有哪些疾病则不考虑手术
帕金森病手术没有绝对的手术禁忌症。只要调节好全身的一般状况,控制好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都是可以手术的。但必须得明确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术前应停服阿司匹林两周。
(6)脑起搏器是否可以治愈帕金森
帕金森病的病因现在还不完全清楚,目前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而不能根治,无论是服药还是脑起博器植入治疗,都是缓解帕金森病的病征。但是大多数植入脑起搏器(DBS)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都很好,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7)脑起博器植入后是否仍需服药
脑起博器植入后可以缓解病人由于药物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如“开/关”现象、异动症、剂末现象等;术后,平时可以达到和以前用药效好的状态,而不会有明显的波动。病人仍需继续服药;但服用药量和种类会减少。患者一般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就是做了手术,就彻底解决问题;实际上,帕金森病手术后并没有完全解决体内缺乏多巴胺的问题。如果完全停药,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没有精神的现象。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